【健康醫療網/記者鄭宜芬報導】台灣是「洗腎王國」,洗腎人口多達8萬,人口比例、年新增人數驚人,在國際排行榜上有名,而且洗腎者年齡逐年下降。造成許多人年紀輕輕就得洗腎的元兇之一,就是佔據洗腎人口比例5至10%的「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臺北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林志慶提醒,多囊腎遺傳率高達50%,所幸今日已有多囊腎口服藥物可使用,鼓勵民眾若有家族病史、以及「壓、痛、血、染、石」徵兆,就要及早檢查,以利及早治療,有效延緩洗腎時間!
囊腫每年5%迅速增生 腎臟恐膨脹大如橄欖球
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又稱多囊腎,患者腎臟異常增生囊腫(俗稱水泡),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增生,造成腹部不適,甚至壓破水泡引發血尿、劇痛、血壓下降、尿路感染、尿酸、腎結石等症狀。
這些囊腫就像是健康小偷,患者出生時可能就已有囊腫,但早期太小難以察覺,等到囊腫快速增長,逐漸取代正常的腎臟與血管組織,導致腎臟體積越變越大,嚴重時恐膨脹為正常的20倍,彷彿一顆橄欖球!當腎臟內血管不斷減少,腎功能就會逐漸衰退,一旦腎功能低於15 mL/min/1.73m2,就必須開始洗腎或腎臟移植。
多囊腎遺傳率高達50% 當心併發心腦血管疾病
根據統計,洗腎者有5至10%的機率患有多囊腎,且多囊腎不只衝擊腎功能,還會引起全身併發症,若未及時控制,將有5至10%的機率發生腦出血。
林志慶說明,多囊腎的高風險族群包括高血壓患者、有家族病史者與腹部異常肥大者。尤其多囊腎的遺傳機率高達一半,家中若有多囊腎患者,建議親戚們提早進行檢查,避免囊腫增生到血管與腦部,造成心腦血管疾病、甚至癱瘓的話就非常嚴重了。
「壓、痛、血、染、石」 注意五大徵兆高風險
林志慶進一步說明,多囊腎的五大徵兆「壓、痛、血、染、石」,也就是高血壓、腰部疼痛、血尿、泌尿道感染、腎結石等症狀。若不及早治療,腎功能將持續衰退,可能40、50幾歲就要洗腎過下半輩子。
及早檢測治療搭配服藥 健保給付延緩洗腎年齡
以往多囊腎治療選擇少,發病初期普遍透過少鹽、少蛋白、多喝水等飲食控制,以延緩病程;後期再進行洗腎、腎臟移植等治療。然而,洗腎及換腎手術雖可恢復患者身體機能,但衍伸的時間成本或移植手術後的排斥反應,容易衝擊患者與家屬的生活;加上「壓、痛、血、染、石」症狀,也讓患者苦不堪言。
林志慶表示,當患者聽到自己確診多囊腫要洗腎時,多數會感到人生絕望,但「洗腎不是走到人生的終點。」現今治療方式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與腎臟移植,更有可抑制多囊腎致病機轉的口服藥物,可以延緩腎功能衰退,且越早使用控制效果更佳。至於治療費用的部分,目前健保有條件給付,只要符合條件均可服用。鼓勵民眾及早治療,免於擔心遺傳而不敢成家。
此外,由於多囊腎患者失去濃縮尿液的能力,林志慶也呼籲患者多攝取水分,除了心臟衰竭、全身水腫、洗腎等特殊族群外,每日喝水量至少維持「當日氣溫加10再乘以體重」,例如患者50公斤,當天氣溫28度,就是(28+10)x50=1900c.c.,甚至多喝20%都沒問題,有助於患者不會因為脫水、腹瀉,造成腎功能繼續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