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72歲的李奶奶,因為長期咳嗽又容易喘,就醫經電腦斷層掃描、穿刺化驗組織,證實罹患第三期肺腺癌,且為EGFR基因突變。由於尚未遠端轉移,肺功能、體力狀況都還不錯,擔心副作用而不想做化療,便安排進行手術,並在術後服用EGFR-TKI標靶藥物作為輔助治療,至今一年多恢復良好。新光醫院胸腔內科高尚志副院長表示,EGFR突變的肺腺癌患者特別容易復發、轉移,建議使用標靶藥物精準治療,降低復發。
世界癌症死亡第一名 肺癌早期診斷靠LDCT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統計,世界死亡第一的癌症就是肺癌,一年有180萬人死於肺癌,也蟬連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一名18年。高尚志副院長指出,台灣肺癌人數雖然逐年上升,但確診發現是早期(0-IIIA期)的比例確有大幅提升,從103年的35%,提升至108年的49%,今年更已超過一半。
除了民眾的危機意識提高,開始重視健康檢查,高尚志副院長表示,許多小於1公分的肺癌腫瘤必須仰賴於低劑量斷層掃描(LDCT)才能找出,醫界不斷地積極推廣,而衛福部也於民國111年7月開始針對高危險族群提供兩年一次免費LDCT檢查。
早期肺癌仍可開刀 須留意術後復發轉移率高
肺癌可分成兩大類,根據台灣癌症登記年報,非小細胞肺癌約占93%和小細胞肺癌約占7%。在非小細胞肺癌中,又以肺腺癌為主,約占70~75%。第0至III A期的早期肺腺癌,轉移侷限於周邊器官,基本上都還能開刀,但若等到有症狀時才就醫,通常已轉移至遠端其他處,如鳳飛飛聲音沙啞就醫,檢查已是晚期無法開刀,治療選擇就少很多。
早期肺癌治療方式以開刀為主,存活率較高,再搭配其他治療如放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作為輔助治療。然而,高尚志副院長指出,肺癌復發機率自第I 期之後就超過30%,第III期五年內復發率更是高達76%,且非常容易轉移,因此早期肺癌除了盡可能切除腫瘤、延長存活之外,另一治療目的就是要避免復發。
精準治療降低復發風險 追求肺癌治癒可能性
高尚志副院長分享,化療作為術後輔助治療已經行之有年,但效果有限,且有些副作用讓病患難以忍受,即使做完全部療程,仍有復發風險;然而現今技術進步,針對基因突變者,如EGFR基因突變,就可考慮標靶藥物治療。術後化療,並加上標靶,已有研究證實可降低復發風險,可說是早期肺癌治療新突破。
高尚志副院長提到,國內外文獻都發現,EGFR突變者若未以標靶治療對症下藥,很容易復發,且特別容易造成腦轉移。因此肺腺癌患者都建議進行基因檢查,便可以針對EGFR突變早期患者進行標靶輔助治療,而標靶用藥仍須注意皮膚、腸胃等副作用。
目前基因檢測技術可找出9種突變基因,台灣人肺癌當中最常見的肺腺癌,大約51~55%為EGFR基因突變,其他如ALK、MET等基因,也已有多種標靶藥物可做為選項。高尚志副院長指出,標靶藥物自十多年前開始慢慢發展,從第一代發展至第三代,健保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條件給付,比起過往已進步許多。他特別強調,無論術後是否曾使用過化學療法,接受精準治療作為輔助療法,能降低疾病復發風險、延長無疾病存活期、追求肺癌治癒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