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認為,買房就是準備一筆「頭期款」,之後就是辦貸款,但是要免於被詐騙,專家建議,要多多認識房子的「產權登記」,才更有保障。
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顯示,去(2023)年全國買賣移轉量為30萬6,971棟,代表過去一年有30多萬人買房,但去年進場的人,你知道你買的房子,產權登記是何種樣貌嗎?
買屋前的必要常識
僑馥建經指出,產權登記十分重要!購買前,可先了解房屋、土地產權與使用情形,以保障自身權益及避免糾紛發生。
所謂的「產權登記」,也稱財產所有權登記,主要是明確劃分財產權利的歸屬,避免糾紛及繼承問題。
僑馥建經表示,一般來說,剛完工的合法建物會進行第一次測量,並辦理建物第一次所有權登記,就是「保存登記」,但現行法規並未強制規定不動產要辦「保存登記」。
因此,過往有很多「自地自建」的地主,認為房子都是其一輩子要居住的,又沒有要賣,因此,就不會去辦理保存登記。
但是,萬一在其生前,想要把房子「贈與」給下一代時,由於產權的移轉以登記主義為主,這時可能要去補辦登記,房地才有辦法辦理移轉登記。
另外,萬一其年老過世,房地要由下一代繼承時,也要辦所有權繼承登記,這時,也是要補辦保存登記才行。
所有權外還有他項權利
此外,如果房子想要申請房屋貸款,銀行都會針對該房地進行「抵押權設定」,故沒有辦保存登記的房子是很難跟銀行借到貸款的。另若順利申請到房貸,銀行為確保其債權,則會在不動產的登記上申請設定抵押權,而在房子及土地的權狀上會有「他項權利」登記。
僑馥建經表示,除了建物保存登記以外的財產權利,還包括抵押權(常見且影響較大)、地上權、不動產役權、典權、農育權及耕作權。
而常見的產權登記,以「所有權」、「使用權」及「地上權」為主,其中,「所有權」的定義是,擁有房屋及土地的所有權及使用權;「使用權」是指擁有房屋及土地的使用權,但沒有所有權;至於「地上權」則是房屋具有所有權及使用權,而土地則只有使用權,說白話些,就是房子是你的,你在用,但土地是向地主租用的。
在台灣,因為房價高漲,很多人買不起房,此外,政府的土地一旦賣掉,就沒有了,因此,出現不少政府的土地,以設定地上權方式,由建商來投標,之後,大量興建「地上權房屋」,其使用期限大多50年,後來延長至70年。
由於購買「地上權房屋」,並沒有土地所有權,因此,取得房屋所有權及使用權的價格就會比較便宜,一般大約是市價的六至七折左右,曾一度讓購屋者趨之若鶩。
看懂產權登記 邁開防詐第一步
而對民眾來說,要購買中古屋,除了確認房地是否合法登記外,應多多認識「產權登記」;另在房屋詐騙事件頻傳之際,購屋者可請房仲協助做產權調查,確認該中古屋的「賣方」是不是真正的所有權人,以免遭詐騙集團所騙。
此外,買賣雙方簽約後,應於一個月內向地政事務所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保障雙方權益,以免逾期遭罰鍰。
僑馥建經另表示,若購買土地,或進行土地地目變更時,須在法定期間內向地政機關辦理登記;另有合併土地使用時,需填寫申請書及向地政機關申請及繳納相關費用。
隨著高齡社會化,未辦理或逾期繼承登記的情況越來越多,加上政府於2016年實施「房地合一稅」後,有關房地產的相關稅負極為複雜,民眾除了準備一筆「頭期款(自備款)」外,有關房地產的相關事宜,了解愈多,愈能防止被詐騙,另對權益的維護也就愈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