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藥「鼓」漲 生技基金抱長線多頭50649' />
那斯達克生技指數從2009年3月至今,一路多頭向上,並在今年7月時8度改寫歷史新高,現在進場投資,是否有追高風險呢?隨著美國景氣復甦,停泊於新興市場的游資,回流成熟市場美國,在基本面好轉之下,投資人信心提高,願提高風險胃納,加重股票的投資部位。觀察各產業基金,以生物科技股票最吸睛,那斯達克生技指數(NBI)不斷創高,周、月、季線呈多頭排列(見附圖)。根據Lipper調查,生技基金績效今(二○一三)年以來最低有近一四%、最高有近三○%的正報酬,表現相當亮眼。人口老化趨勢 成生技強力支撐「專家預估二○五○年,全球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將占總人口二二%,也就是說不到四十年後的未來,每五個人中就會有一個老人。」台灣工銀生技創投資深協理羅敏菁說。因為人們壽命延長,對於醫療用藥的需求持續增加,這將是未來生技業的一大支撐。因此,對於生技產業當前的追高風險,她認為目前還不至於有太大的擔憂,但在指數不斷墊高的同時,也代表著漲幅空間愈來愈有限,要追求過去一兩倍的漲幅,困難度相對提高。這兩年NBI指數大漲的主要原因,羅敏菁認為是「併購行情」所推升,這些併購小藥廠的大公司,多半占指數成分股很大的部位,透過題材的炒作,進一步拉抬股價,產生生技產業的熱度。她也相信未來併購的動作會持續,因為大型藥廠專利將陸續到期,為避免「專利斷崖」的危險,透過收購小型藥廠專利是最便利的方法。唯一要擔心的是「溢價風險」,過去一年必治妥就曾以溢價一六三%的價格,收購研發C肝治療的Inhibitex。當市場瀰漫著併購熱潮,就有溢價幅度可炒作,未來業界對於收購的態度將會愈趨謹慎。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經理人依凡.麥可羅表示,生技股具備「新藥」、「題材」、「商機」等「三多」投資利基。新藥部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審核加速,從二○一一年平均十九個月大幅縮短至九.六個月,IMS醫療健康信息學院於去年七月預估二○一二至二○一六年平均每年將有三十五種新藥推出,超過過去五年的水平,將成為刺激生技股股價續揚的利基。豐富的生技題材,來自於臨床實驗成果及併購題材熱絡,二○一二年生技業併購總額約二二五億美元,平均溢價達五六%。未來的商機著眼於,全球人口老化及新興市場醫療需求上升,均為醫藥產業帶來不小的助力,包括C型肝炎、前列腺癌、多發性硬化症等,需求未獲滿足的醫療領域將為市場聚焦重點。揮別本夢比陰霾 實質獲利助成長從整體的產業周期來看,富蘭克林華美坦伯頓全球股票組合基金經理人陳韻如認為,生技業仍算是新興產業,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和過去二○○○年指數高檔比較,目前大型生技股的本益比仍明顯低於過去水準,此波生技行情來自於實質獲利題材支撐,並非過去所認為的「本夢比」產業。德盛生技大壩基金經理人傅子平談到,美國生技權值股七月二十五日起公布財報,第二季除少數公司外,其餘主要公司第二季EPS成長達九%到四六%,優於市場預期,在長線趨勢不變的情況下,持續看好。他同時也提醒,產業指數通常波動較大,擔心現在進場有追高風險的投資人,建議採取「鎖利定期定額」策略,以定期定額搭配鎖利,降低進、退場的選時風險,同時也建議從五大觀測指標,包括新藥通過件數、併購熱度、本益比、技術指標及資金流向來判斷後市。從技術層面做探討,景順全球康健基金經理人杜雨蒔透露,由於基因定序應用在檢測及用藥範圍持續擴大,未來醫療將逐漸趨向個體化醫療發展,帶動許多標靶性新藥研發,預期將來對於許多生技廠長期會有明顯的獲利成長。加上蛋白質藥物法規趨於明朗,技術逐漸成熟,使得許多新的生技公司具有獲利爆發的潛在性,對於整體生技業長期看法仍然樂觀。綜合性風險 影響生技走向生技產業的特性是研發時程長,一項新藥要通過核准,過程等待的時間常常有不可預期的變數產生。羅敏菁認為,美國生技是一個成熟市場,在技術和法規上都已相當明確,對於未來美國生技產業的走向,目前值得關注的是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態度,為了縮減支出,是否會繼續對醫藥研究支出和健保自費額持續砍價,是市場未來持續觀察的方向。在藥物研發的製程中,龐大的資金挹注也是支持開發的一項重點,因此陳韻如提醒在投資前要留意,該公司所研發的藥品是否具有投資利基、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支援,以及政策法規的變動是否造成影響,以上都是投資生技需要注意的風險。傅子平認為,較大風險在於FDA的審藥態度,如果有暢銷藥物因副作用而被下架並且新增臨床規範,造成影響生技廠商的營運動能,是相對較大的風險。蛋白質新藥 最具市場利基杜雨蒔的看法是,對於目前仍處在新藥開發初期或是pipeline(指新產品的未來規劃)薄弱的生技公司,相對風險較高;而pipeline與其他競爭者同質性高,這類型也屬於高風險公司。人口老化帶來了龐大的商機,其中羅敏菁最看好新藥開發的價值漲幅,舉例來說,新藥從臨床一期進入臨床二期,至少有五○%以上的漲幅;由臨床二期進入臨床三期,漲幅就會由倍數成長,當然在漲幅大的同時,所伴隨的風險也跟著增加。除了生物科技,醫療照護也是人口老化的商機,但她認為醫療器材已經屬於成熟產業,主要還是要觀察EPS的成長。以生物科技和醫療照護兩者而言,都會有持續性的需求,比較之下醫療照護偏向穩健成長,不同於生物科技會出現爆發性獲利。以生物科技的新藥開發成長性來說,又以大分子的蛋白質新藥表現優於小分子的學名藥,因為蛋白質藥不同於小分子以化學合成,研發過程中必須採用細菌和哺乳類細胞做為平台,經過生物體內作用生成,繁複的研究和技術的門檻是蛋白質藥的特點,各家廠商難以開發出百分百相同的生物藥品,同時也成為各藥廠獨具的競爭力。觀察也可發現,今年以來績效名列前茅的富蘭克林坦伯頓生技領航基金、德盛全球生技大壩基金和瑞銀(盧森堡)生化基金(表一),前五大持股多以研發蛋白質新藥的公司為主,包括Gilead、Biogen-IDEC、Celgene、Amgen、Vertex?等,其中市場預期今年底C型肝炎新藥通過機率高,可望能帶來三十到七十億美元營收,而以上三檔績效優良的基金,皆有持股研發C型肝炎藥的Gilead公司,成為下半年的觀察重點(表二)。 高獲利伴隨而來的是高風險,基金專家建議,生技產業要以中長期投資為目標。目前看好未來趨勢的長線成長,在指數漲高的同時,建議逢回布局,以利有更好的獲利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