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證與選擇權之異同58693' />
香港交易所是全球最大的權證市場,有上千支權證。二○○六年香港權證市場每日平均成交量不到一百億港元,至二○○七年第三季成交量已增至每日平均一八八億港元,二○○七年十月更曾創出單日成交量超過五百億的紀錄。反觀台灣權證是近幾年在有關單位宣傳下才慢慢被市場注意,筆者在講解權證市場時發現,台灣投資人對於選擇權的了解比權證還深,這是因為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期交所就推出「臺指選擇權」,二○○三年一月二十日推出「股票選擇權」,二○○五年三月二十八日推出「電子選擇權」及「金融選擇權」,所以投資人對權證的了解遠不及選擇權。權證沒有保證金追繳問題本期我們就利用投資人對選擇權的了解來帶大家認識權證,因為權證的理論很多是從選擇權衍生出來的,以下說明兩者有何異同,讓投資人對權證的操作及理論可以多點認識,進而利用權證以最小的風險來達到最佳的獲利機會。(1)發行主體:認購(售)權證主要是由券商所發行,選擇權的發行者則是由期貨交易所訂定。(2)發行規模:認購(售)權證券商在發行時便需言明發行的數額,且不得再增加規模。選擇權因發行者為交易所,而交易所只扮演撮合買賣方的角色,並不作為買方支應賣者或賣方支應買者,所以只要買賣方價格一致,新契約即可產生,無發行規模的限制。(3)契約定型化:認購(售)權證並無一定的契約內容,不同的券商在發行同一標的物的權證時,條件可能南轅北轍各有不同,所以權證的到期日、履約價與執行比例等,都是由各發行券商自訂。但選擇權則是契約定型化,有一定的執行比例、到期日、執行價格。(4)買賣方的部位:認購(售)權證由券商發行並賣給投資人,所以投資人不管是認購或認售權證都只能站在買方,而不能站在賣方的部位,認購(售)權證的賣方部位則由發行券商所擔任。選擇權只要買賣雙方價格一致,立即便能成交,並產生持有買方部位的投資人和持有賣方部位的投資人,所以選擇權投資人可以站在買方,也可以站在賣方。(5)保證金的追繳:認購(售)權證投資人最大的損失,只是當初買進的價錢,不會有被追繳保證金的問題。選擇權則有買賣方之差,買進買權與買進認購權證是看多操作,買進賣權跟買進認售權證是看空操作,都一樣最多只有當初進場的損失,但選擇權站在賣方則會有獲利有限、風險無限有保證金追繳的問題。以上針對權證與選擇權的異同稍作解釋,讓投資朋友可以多了解權證的運用,以及買進買權與買進賣權的操作是大同小異的。新台幣若續貶 外資移轉效應啟動 預防指數高檔調節賣加權指數上週在期貨結算時仍再創波段新高,不過就結構來看主要還是拉抬台積電、鴻海作為撐盤的指標,可是對於其他的個股就沒有太大的效應,如做頭型的玉晶光、環球晶、台勝科、TPK-KY、統新等都還在下跌的趨勢,可見這一波做頭型態的個股並沒有因為指數創新高而出現回升的走勢。由於MSCI調高中國股市權重,這裡就股市的位階來看,台股創新高,中國股市則在底部,所以要預防會有資金移轉的效應,因此本週的觀察重點在匯率,新台幣匯率上週連續貶值已經創兩個月的低點,若是本週新台幣匯率仍然續貶,那麼就是外資資金移轉效應已經開始啟動,要預防指數在高檔開始有調節的賣壓。本期針對股價高檔的股票,建議投資朋友可以利用權證的操作來做為避險與獲利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