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至今,全球股市先後展開了一段「驚驚漲」的反彈漲勢,怎麼說呢?因為即使到目前為止來看,各國經濟基本面都沒辦法百分之百肯定已經有好轉的跡象,甚至GDP與失業率繼續惡化的可能性仍然較大。反觀股市卻無畏利空的預期,上演一齣你愈怕、它就愈往上漲的戲碼,的確讓很多過去投資曾經獲利的民眾,對於現在該不該、能不能,以及該拿多少資金進場等常見的問題,感到相當猶豫。仔細觀察年初以來的漲勢,主要是由中國上證指數率先帶頭起漲,台股受惠中國下鄉政策急單接力,並且最後在美國反彈的帶動之下,促使全球股市大幅回升。雖然現在看起來似乎已有修正的跡象,再度回跌前波低點位置的機率卻相對較小。不過,政策與電子業庫存回補的短線激勵效應,究竟只是一時,還是能夠持續下去,仍然是目前的觀察重點。因為不論這波「無基之彈」的力量再怎麼強,股市終究會回到反映基本面的步調,如果目前的急單效應透明度仍不夠強,那麼伴隨而來的投資風險也相對較高。
#@1@#投資其實非常生活化,掌握獲利的契機也並非大家所想的那麼困難,有段話是這麼說的:「行情總在悔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充滿憧憬中茁壯,在充滿希望中破滅。」回想一下去年年底極度悲觀、恐慌的氣氛,直到現在自己想法的轉變,對照起來不難看出,如果用長期投資的角度來看,現在進場投資其實仍不乏有獲利空間存在。要知道,投資有獲利就有風險是必然的事情,所以在進場之前,任何人都應該懂得把握3大原則:首先,用來投資的錢絕對不能夠影響到生計,更不可借錢投資,隨時要做好投資可能出現慘賠,甚至全部賠光的最壞打算。其次,依據自己對投資的專業度與風險偏好屬性,慎選市場與基金類型,若專業度不足且願意承受風險較小,可考慮挑選區域型基金,讓專業投資機構幫你做好平衡風險的調整。最後,綜合前面2個原則,依據個人可用投資資金多寡,規劃適合的資產配置比重,若自有資金部位較小者,可善加利用股債平衡型基金的組合搭配,發揮穩健的投資效果。(本文由兆豐國際投信總經理孫蘭英口述,張益寧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