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預備性磋商落幕,4月底至5月初這段期間內馬上就要準備正式開啟第三次江陳會,目前各界幾乎都將焦點鎖定在即將簽訂的兩岸金融MOU(監理備忘錄)議題;反映在股價表現上,不論是外資大力回補,或是法人與散戶的踴躍加碼,均使得金融類股於台股中一枝獨秀,漲幅一度高達約40%之多。但是距離召開時間一天天拉近,機構法人之間對於兩岸簽署金融MOU過後的股價表現,卻展開了多空論戰的情況,特別以外資法人的看法最為分歧。包括美林證券評估僅有4家金控可望受惠,獲利提升並挹注股價長期成長動能;港商里昂證券與瑞銀證券則重申對今年金融業獲利持續悲觀的看法,認為MOU議題一過,金融股的走勢便將回歸基本面各自表態,若投資人繼續追高買進便會面臨極大風險。
#@1@#「未來兩岸在金融市場的開放上,將以加權的概念尋求對等。」金管會主委陳指出,中國金融機構不論規模與據點均超出台灣甚多,當未來兩岸金融市場與投資互相開放後,應不會遵循既有的中港模式,而是在WTO架構之下,尋求加權對等的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假設中國1間銀行資產比起台灣大了10倍,那麼若中國的銀行來台開設1間分行,便須讓台灣的銀行赴對岸開設10間分行,以此類推。追蹤目前進度,行政院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表示,將先簽署兩岸金融合作協議書後,再針對個別專業與產業的不同要求,進一步加簽監理備忘錄與細項。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也表示,在第三次江陳會上,雙方一定會就市場准入等細節部分交換意見,且金管會已隨時準備好,待陸委會決策確切的簽署時間、格式等內容後便可執行。「兩岸簽訂金融MOU所帶來的最大機會,就是改善台灣金融業一直以來銀行家數過多,且素質參差不齊的嚴重問題。」保德信新世紀基金經理人陳淑珠分析,簽署MOU之後,雖然國內小銀行的競爭力相對將被削弱,但對於過去已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官股銀行與大型金控來說,則可直接升格為分行或子行,並實際經營業務,可望憑著市場腹地擴大以及台商客戶基礎雙重優勢,大幅提升銀行的獲利能力(見附表)。此外,若台資銀行可直接承作人民幣匯兌業務,採取兩國央行直接換匯操作,改善目前仍得透過外資銀行中介的情況,原本的台商客戶即有換匯需求,預估台資銀行最快明年就有機會達到損益兩平。雖然單家分行獲利對於整體金控或母銀行實際貢獻有限,但中長期仍能逐步提升銀行業在大陸的競爭力。
#@1@#美林證券也指出,以目前市場對於兩岸金融MOU的上漲氣氛來看,漲勢可望持續到簽訂日,進一步評估台灣銀行業在中國市場開放之後,獲利可望提升14%至21%左右。不過,即使金融業者能夠成功登陸,真正受惠此商機創造利多的機構,也只有少數具備財務健全、雄厚客戶與經營基礎,以及掌握區域平台優勢的金控公司,可建立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優勢,最有機會者包括富邦金、中信金、永豐金和兆豐金等4家金控。「儘管今年第1季金控業者獲利明顯較去年第4季改善,除新光金外全數擺脫虧損恢復獲利,不過成績卻普遍僅達2年前一半的水準。」港商里昂證券認為,從獲利來源的數據顯示來看,受到央行大幅降息與財富管理急遽萎縮影響,銀行在淨利息收入和手續費收入上均呈現嚴重衰退的情況。即使當前股價反映市場樂觀的正面態度,但面對下半年將陷入資產品質滑落與信用成本大幅增加2大利空困境,未來營運仍應悲觀看待。
#@1@#瑞銀證券金融分析師李懿璇預估,今年金融業平均的股東權益報酬率為5.5%,明年則為6.8%。有鑑於此,若以明年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反推,目前金融股的股價淨值比已達1倍左右,實再無上漲空間,就算兩岸簽訂MOU,至少在3年之內也無法見到銀行獲利出現明顯改善的情況,僅能視為短線上的題材激勵。因此,目前不但並非適合買進的時刻,行情更恐將在此結束,建議趁股價高檔時,優先賣出中型銀行股和官股銀行。陳淑珠認為,整體而言MOU政策落實屬於中長線題材,由於台股目前題材表現重於實質基本面,且短線漲幅已大,因此投資人應等待未來指數修正回檔期間再逢低布局。此外,除了銀行業為主要受惠者外,若能開放證券業承作A股經紀,以及調高入股中國證券業上限、放寬保險業最低資產50億美元之標準,將對整體金融業助益更大,相關族群均可望一體受惠。因此,雖然目前有部分金融股股價已充分反映此利多,但預估在全球金融秩序逐漸好轉、美國會計準則變更授與銀行更多彈性衡量不良資產、金融投資損益隨資本市場回升,以及短期企業倒閉危機可望隨著企業訂單回籠而降低,銀行呆帳風險也暫時解除危機,中國來台參股可望提高台灣金融機構的資本等有利條件下,未來MOU的實質細節仍可望支撐金融股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