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陳會落幕,雙方除了簽署兩岸金融合作、定期航班、共同打擊犯罪三項協議外,還發表了陸資來台共同聲明,累計三次江陳會成果,兩岸正邁入直接通商、通郵與通航的大三通時代。在這次協商中,雙方最大的爭議點幾乎集中在定期航班議題上,我方原本期待這一次能將每周定期航班至少推升到300班以上,但中國最後僅讓步開放到270班,此外,台灣業者最期盼的延遠權議題,則是一碰觸就決定擱置。根據海基、海協約定在60天後生效的「空運補充協議」上說,兩岸定期航班每周270班,雙方各飛135班,中國在現有21個包機航點的基礎上,再新增加合肥、哈爾濱、南昌、貴陽、寧波、濟南等六個航點。針對松山、上海、北京、深圳、廣州、昆明、成都等七個兩岸最繁忙的航點,實施流量管制。松山每周往返班次不超過21班;上海不超過28班;北京、深圳10班;廣州、昆明、成都各是14班。此外,雙方同意新增北方第二航路與南方航路。陸委會副主委傅棟成則直接點破,新增南、北航路有助分流過多現行航班過高壓力,但美中不足之處在於需求量最高的「台北─上海」黃金航線,只追加了每周多飛8班。在「兩岸金融合作協議」上,雙方同意在互惠原則下,儘快推動雙方金融機構互設機構。據了解,我方七家銀行的中國辦事處可望全部升格分行,但希望縮短承作人民幣時間的「超外資待遇」期待恐落空。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表示,這回協商中國釋出不少善意,包括同意即將要洽談的三項金融監理備忘錄(MOU)和市場准入議題可同步處理,另外中國也同意考量台灣特性,不會提出強人所難的市場開放。儘管如此,雙方在未來的談判中,如何為我銀行業者爭取更好的待遇,還得經歷一番討價還價過程,這條路漫長得很。值得關注的是,在兩會敲定「陸資來台共同聲明」後,我方將在一、兩個月內公布陸資來台辦法,初期開放投資項目包括約3成製造業、部分服務業及公共工程,涉及專業證照行業及個人買房都在限制之列。經濟部投審會執行祕書范良棟表示,政府即將開放陸資來台,成效可能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但他認為,兩岸經貿交流必須做到有來有往,「過去我們去的多,今後也希望他們來。」開放陸資來台在即,已有不少中國企業表示心動。中國最大家電物流商之一的蘇寧電器董事長張近東就說,希望再有機會到台灣看看,未來也有在台灣投資零售物流的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