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變換場景,換個角度過生活,是一種享受,也是另類生活藝術。住進百萬裝潢的絕頂豪宅,初臨體驗,總會令人心生陶醉,日子久了,身體細胞會分泌一種慣性因子,讓人麻痹其中而漸漸失去美感知覺。遠眺山水美景,畫般風情,也總讓人迷惘其中;但同樣的景觀,長久欣賞著,景象的熟悉會淹沒視覺美感,一切會終歸平淡。相信喜愛遠途旅遊的人一定也有一樣的心境,同樣的旅遊目的地,甚少有人喜歡重複選擇而舊地重遊的。對於事物「新鮮刺激」的追尋,是潛藏在每個人心靈世界的一劑生命活水,它能讓生活更富彩姿,並增強生命續航力。因此偶爾變化一下既有一成不變的生活態勢,絕對有助於生活內涵的提升,並增進生命價值的意義。數十年前,申請美國學校時一直以紐約都會區為我留學目的地的首選,紐約因此成為我青春十年長成歲月的伴隨城市。大部分時間,我居住在紐約都會郊區(Suburban)某個紐澤西州中型城市,擁著陽明山居似的休閒安逸。還記得就讀紐約市立大學企管碩士的那段日子裡,每天嚮往著走進紐約市中心都會叢林,感受人文薈萃的世界先驅,但每當生活其中,沈浸於車囂擾攘久了,又總想逃避,回歸紐澤西郊區城市的輕鬆寧靜。當時的我,早晚舟車往返,盡享紐約市繁華及紐州郊區寧逸的交互洗滌,一動一靜,讓我循環於生命活水當中,日子那時過得好不愜意。
#@1@#環境的時有變化,也一定能助長學習的動力,甚至刺激人生既有之原始潛能。回想我初入博士班就讀的那段日子,同屆有20餘位來自各國的博士新生,由於空間有限,我與韓、日及波多黎各籍共四位同學被外放到系館外的研究小間,四人最常朝夕相處,培養出一種莫名的情感與默契。從互聊各國文化、交換各國新奇事與物,就連作業都同甘共苦一同研擬。當時我經營電腦生意,周末必須驅車前往美國各州城市參加各式電腦秀展。有這麼一次我自波士頓電腦展長途驅車返回,例行的向同學「借抄」作業時,被波籍的那位同學打槍說:「Why don't you do by yourself?」隨後,我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了當時我們皆認為「超難」的統計作業。這位波籍同學驚訝之餘,來敲我研究小間請益我的讀書方式,只記得我當時告訴他:「不要花百分百的時間在同件事物上(讀書),應該最少騰出四成時間做些娛樂什麼的,以調節持續讀書的頭腦窒礙」,相信否,簡單的這句話,最後真的在這位同學身上發了功。「變換場景」也是我的一個讀書小祕訣。有大量讀物或研究需要在短期間完成時,我經常會選擇變換K館,讓頭腦隨時保持最佳戰鬥力,使讀書研究效率提升。我的博士資格考就是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季裡,早、中、晚變換K館趕讀不同進度而順勢通過的,關於這個「變換K館」所可能發生的實質成效,你不妨也試試看。你生活累了嗎?厭了嗎?不妨變換一下場景,平添生活上的潤滑劑,再創生命續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