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國民黨重新執政後,兩岸歷經了3次「江陳會」,未來經貿往來將更方便、更直接,雖然表面上看起來一片和諧,但這並不代表台灣、中國的商業競爭已經止息;其實,兩造爭奪具投資實力台商的戰火,已愈來愈激烈。4月28日,在中國極具指標性的台商─旺旺集團,以中國旺旺(9151)的名義,在台灣股市發行1億美元的「台灣存託憑證」(TDR),被視為台商「鮭魚返鄉」的里程碑,也象徵未來會有更多海外台資回流台灣。負責勸說台商返台投資業務的經濟部投資處代處長余吉政表示,自2006年起,由他們輔導返台投資的海外台商,共有225家廠商,總投資額度為448億,較知名的廠商除了旺旺集團,還有自然美生技、漢鐘精機、燿華、合麒,並創造了1萬2千個工作機會。「可以這麼說,招徠海外台商回台投資,是經濟部政績的招牌菜之一,而這些台商回到台灣,大多是興建研發中心。」余吉政指出,在2009年,「鮭魚返鄉」的浪潮將更為洶湧,技術處將總投資金額的目標,設定為350億,「對於暫無回台計畫的海外台商,投資處也規劃了『天網計畫』,輔導它們產業升級,面對這一波金融海嘯的挑戰,並進行全球布局。」
#@1@#「近幾年,政府積極號召海外,尤其是在中國的台商回台投資,最關鍵的契機在於,中國產業結構產生了劇烈的變化!」余吉政解釋,2009年正值中國「開放改革」30周年,在初期,鄧小平施行的政策是「先讓一部分的人富起來」,於是首先在深圳設立經貿特區,等到深圳成功後,又在沿海省份複製了許多經貿特區,雖然讓中國經濟起飛,卻也製造了許多問題。余吉政分析,在近幾年,中國城鄉、商農、海陸之間的貧富差距日益擴大,隨時都可能爆發不可收拾的衝突,因此胡錦濤決定改弦易轍,政策主調變成「和諧社會」,所以才會實施新的《勞動合同法》,並進行「家電下鄉」,目的便在希望降低社會的火爆味;但卻同時也付出高昂的代價,那就是在中國的外商因為成本大幅提高,紛紛撤離,包括了為數眾多的台商。「此外,人民幣升值,也是台商離開中國的主要原因之一。之前,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金額愈來愈高,在中國加入WTO之後,美國要求中國將人民幣升值,這對以歐美為主要外銷市場的台商而言,乃是一大打擊。」余吉政表示,在2006年7月,經濟部在技術處成立「台商回台投資服務處辦公室」,針對海外台商進行客製化服務,並提供土地、資金上的優惠與協助。「在回台投資的225家海外台商中,從中國回來的當然最多,但也有從美、加、新加坡回來的。」余吉政不諱言,大多數大企業不需要政府輔導,所以投資處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中小企業,政府更希望「無根企業」可以回台設立研發中心,「所謂的『無根企業』,乃指該海外台商在台灣沒有根據地,或投資規模非常小。」
#@1@#「最近,中國政府也發現,之前『下的藥』太過猛烈,所以開始進行微調,希望可以遏止台商撤資的洪流,但其他工資更低的國家,例如越南、柬埔寨等國,也企圖吸引台商前往投資。」余吉政相信,在吸引海外台商投資上,台灣仍然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那就是優良的研發環境,而投資處更特別輔導沒有研發部門的海外台商,回台設置研發中心。余吉政提醒台商,台灣不但是他們最熟悉的土地,而且在法規、制度上,台灣遠比中國、越南、柬埔寨完善,台灣人才素質更是整齊,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也已經直逼先進國家,正是海外台商設置研發中心的最佳地點。對於暫無回台投資計畫的中國台商,投資處也委託中國生產力中心,前往中國各省輔導台商產業升級,目前輔導的廠商家數已約有120家,而由台灣、中國專家所共同組成「台資企業轉型升級服務團隊」(簡稱為AKCUA),也已獲得中國官方的許可。參與AKCUA的前進國際(興櫃代碼3098)董事長李慶恩指出,AKCUA主要輔導製造業台商轉型或升級,因為這些台商受金融風暴的衝擊最劇烈,如果不嘗試降低成本、精實生產、增加競爭力,便很容易被時代的洪流所淘汰。最後,余吉政特別強調,225家公司、448億回台投資,這是經由投資處的成績單,但由於台商在台灣投資,根本無需經過投審會審查,實際上的家數、金額,遠超於此,而這可望是台灣經濟成長的下一個動能。
#@1@#從2007年起,旺旺集團便陸續回台投資,當年取得了東森電視40.32%的股權,更入主友聯產險;2008年,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以個人名義,收購《中國時報》集團,今年更發行1億美元TDR,並將資金全數留在台灣投資,總投資金額將超過50億元新台幣。自然美已於2008年在台北市信義區設立營運總部,未來還將在台灣興建養生村,投資金額約為20億元新台幣。漢鐘精機則規劃在台中擴廠,最晚將在2010年初完工,投資金額也超過10億元新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