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融股已走了將近20年的萬里長空,目前正逢兩岸簽署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MOU)的時刻,兩岸金融商品相互往來商機大,尤其大陸經濟處於正在開發成長中,此時仍應是長波擇優布局的好時機。從1992年政府通過「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正式准許台商赴大陸投資以來,兩岸經貿往來及投資關係密切,自然也衍生出兩岸金融相互往來合作的需要。目前政府已開放產險、壽險在大陸設立辦事處,也已核准保險公司赴大陸投資及設立子公司;目前已有證券商和銀行分別在大陸設立辦事處及代表人辦事處。
#@1@#這些產險、壽險、證券、銀行業者在兩岸簽署MOU後,就可以開始在大陸拓展業務。而台灣金融業也即將赴大陸布局營業,屆時也可以擴大其營業規模,以及兩岸證券投資等金融商品的往來,也可以解決目前台灣金融市場太小的問題,進而將台灣金融業推向國際舞台,強化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對台灣的經濟及金融都是長期的利多。在1989年開放新銀行設立之前,金融股受到政策保護下,形成寡占市場的局面,每年獲利幾乎都超過半個資本額;開放之後,新銀行分食市場大餅,金融業也進入戰國時代,獲利逐漸走下坡。接著在凍省改制及在政黨第一次輪替下,2005年金融控股公司法成立後,金融業又開始進行整併,原先國營三行局的中國輸出入銀行、交通銀行、中央信託局;省屬七行庫的彰銀(2801)、一銀、華銀、農銀、台銀、土銀、合庫(5854);還有,專業性銀行的台企銀(2834),以及台北市銀和高雄市銀(2836),都逐步的進行合併。如今政黨二次輪替後,在兩岸加速開放下,也正逢兩岸簽署MOU的時刻,有利於金融股的回春,而老行庫因分行多,且早期取得持有的行舍成本又很低,是實質有料的資產股;尤其合庫併下農銀後,已成為國內分行通路最多的銀行,也是資產最多的老銀行股。最近財政部長李述德也表示,「陸資要參股公股銀行,請從市場買。」對官股的老行庫也增添了利多,尤其在兩岸MOU的簽署後,對金融股是長期的利多,建議投資人可將老牌的銀行股列入自己的投資組合中。
#@1@#台企銀(2834):今年第1季稅後每股盈餘雖然只有0.09元,但目前股價仍比每股淨值10.33元還低,且又是老銀行股中最低價位的銀行股,比價效應上漲幅度的空間應會較大,短期的漲升速度應會比金融股的模範生合庫還快,短期可選台企銀,長期可選合庫。
#@1@#統一(1216):去年第4季依照34號會計公報原則提列轉投資資產減損下,導致去年每股稅後只賺0.96元,為近3年最低。但今年第1季投資收益則大增,每股盈餘已達0.55元,而在毛利率較高的乳品及麵包銷量不錯下,第1季營業毛利率增到24.54%,也比去年同季成長。而公布的4月份營收為35.4億元,月成長2.52%,營收有逐月成長跡象,最近統一關係企業的統一超(2912)也正式進入上海,增加其企業行銷的通路,同時也積極擴大發展大陸市場的飲料通路,後市的發展頗為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