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採購經理人指數陸續觸底反彈,景氣出現回穩跡象。根據ISM製造業指數資料顯示,今年初,景氣領先指標美國採購經理人指數在跌至32.4%的波段低點後,即未再向下滑落,並且開始緩步回升。在服務業與製造業紛紛好轉下,歐元區採購經理人指數也已連續3個月上升。
#@1@#中國大陸採購經理人指數自去年11月落底後,不僅連續5個月揚升,且今年3、4月已經連續2個月超過50,站上高於50的景氣榮枯分界水準,顯示景氣持續穩定復甦中,法人機構亦已陸續上調中國大陸今年GDP成長預估值,故在大中華市場的支撐下,亞太(不含日本)市場可望成為全球經濟回穩的領頭羊,中長線買點浮現,可望由代表內需回溫的金融股扮演撐盤要角。在亞洲房地產市場交投狀況方面,近來也已有增溫跡象。中國大陸今年3月房地產投資較去年同期成長7.3%,較1~2月僅1%的水準明顯改善;香港住房的平均租金收益率約4.6%,受惠於整體利率水準下滑,且部分銀行房貸利率已低於1.5%,在低接買盤的支撐下,香港房地產市場近期已開始出現止穩跡象。而在美國銀行壓力測試公布後,金融股可望利空出盡,因市場疑慮減輕,原先被壓制的金融類股股價可望有補漲空間。
#@1@#亞太(不含日本)市場的上市公司去年所受到金融海嘯的影響較輕,今年整體股利發放情況雖有受到影響,但仍較歐美市場為佳。另外,從預估盈餘數字來看,亞太(不含日本)市場上配發高股息的公司,獲利情況亦優於其他公司,顯示這些企業對抗不景氣的能耐也較強。根據MSCI及彭博資訊顯示,今年以來到5月11日,MSCI亞太(不含日本)高股息指數上漲31%,優於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23.4%的漲幅,高股息股票表現相對強勢,並不牛皮(表1)。此外,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的PB值(股價/淨值比)在1.5~1.6間,仍處於歷史低點,長期投資潛力不容忽視。如果再進一步分析各產業的投資價值,到今年5月11日,MSCI亞太(不含日本)指數平均PB值為1.5,其中今年以來漲幅最大、逾4成的科技類股PB值為1.77;反觀金融類股,今年以來漲幅為26%,PB值只有1.43,低於平均值。由於亞太地區金融業結構與歐美不同,股價超跌,明顯受到歐美金融股的拖累,一旦市場回復理性,續漲力道相對較強,未來可望扮演撐盤要角。至於其他亞太(不含日本)主要市場之基本面亦開始回穩。到今年4月底,澳洲失業率首度下滑至5.4%,且正職工作增幅超過兼職工作增幅,澳洲的服務業績效指數也已自底部反彈;新加坡金融機構貸款亦開始小幅增加,這些現象均顯示當地景氣開始回穩,有利日後股市表現。全球金融股在利空可望出盡,面臨重新評價以及長線買點浮現的激勵下,可望展開一波反彈行情。受惠於大中華景氣回穩效應擴散,亞太(不含日本)其他市場亦可望有表現機會。由於亞太(不含日本)市場景氣可望觸底回穩,長線買點浮現,加上包括台灣、澳洲、新加坡、香港等主要市場的股息率均超過4%,長線投資人進場布局時機已到,類股上則可多留意價值被低估且具高股息利基的金融股。
#@1@#另一方面,在全球經濟逐漸回穩,倚賴美國經濟程度相對較輕的中國大陸將帶頭復甦,亞太(不含日本)地區的金融、消費、汽車、網路及通訊等5大內需相關產業可望直接受惠。由於中國大陸政府陸續祭出持續推動提振內需消費的刺激方案,若加上已推出包括增加今年穀物採購13~17%及多項農產品補助、提高鄉村基礎建設之投資、家電補助、增加醫療支出等政策,均將有助於推升日後大中華內需市場的表現,進而拉升整體經濟的成長幅度(表2)。受到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影響,中國大陸淨出口雖將減少,零售年成長率卻逆勢上升,顯示內需已成為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撐。未來即使出口成長幅度將受大環境左右,但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率在內需市場將持續成長支撐下,仍可望保有一定水準以上的表現。由於部分法人機構已陸續調高中國大陸經濟成長的預估值,加上中國大陸官方持續推動「十一五規劃」振興經濟政策,最近又再加碼推出汽車、家電進城政策,鼓勵民間消費,預期在此政策撐腰下,中國大陸經濟成長可望有一定水準以上的表現,亦有利於對中國大陸依存度持續升高的台灣經濟表現。在中國大陸政策方向撐腰下,以目前消費占中國大陸GDP比重只有3成多的情況下,亞太(不含日本)的內需市場將深具發展潛力,包括金融、消費、汽車、網路及通訊等內需相關產業在內,均可望直接受惠,投資人在布局大中華或亞太(不含日本)等市場時,可以挑選投資內需相關類股比重較高的相關基金。
#@1@#近期金價在淡季上漲,並能站穩900美元之上,非比尋常,主要源自最新的美國經濟數據,顯示核心通膨逐步上揚,特別是經濟可望走穩,加上實施前所未有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引發投資人對通膨再起的憂慮,而美元近期走勢轉弱等避險投資需求,金價有機會再度挑戰千元關卡,黃金及相關基金亦是投資人可以酌量布局的投資標的。(本文作者楊智雅為AIG友邦投顧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