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2年初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戰爭爆發、聯邦儲備委員會加息和中國實施清零政策等重大事件的影響下,市場原本非常擔心2023年全球經濟會出現硬著陸的情況。但意料之外的是,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國際油價逐步下跌(主要原因是美國頁岩油供應增加,中國清零政策下原油需求減少),加上暖冬大幅壓低天然氣價格,這樣的組合釋放了全球消費動能(尤其是歐洲),從而緩和了受高能源價格抑制的消費。
另一方面,先進國家的需求也沒有像預期的那樣降溫,這主要是因為在疫情期間累積了過多的儲蓄,而各國央行推出的大量非傳統貨幣政策所帶來的流動性緩衝了央行加息帶來的負面影響,這使得2023年全球經濟表現優於預期,經濟下行的壓力明顯減輕。
市場期待不著陸 但經濟衰退在所難免
今年市場主流意見認為,這波從2022年開始的全球景氣下行可望避免硬著陸,轉為軟著陸的情境。當2023年一月份歐美經濟數據(特別是消費)大幅優於預期時,全球經濟的故事便以「油價下跌」、「通膨終將受控」、「強勁的就業市場將增強消費動能」、「中國放鬆清零政策後的經濟加速成長」為主。因此,市場開始傳出今年全球經濟可以呈現不著陸的情境。
然而,團隊認為現在並不是全球經濟最困難的時刻,事實上,從2022年開始,全球經濟將經歷兩個階段的下行週期。2022年的下行主要是反映了烏俄戰爭帶來的立即衝擊,而到了2023年下半年,經濟成長引擎的燃料開始耗盡,將面臨逐漸減速的困境。儘管目前景氣下行的壓力似乎有所減弱,但實際上只是在時間上落入短暫的平穩期而已。
台灣經濟仍有下行風險 回歸均值壓力大
2023年台灣產業的庫存去化準備告一段落,成長動能已有所恢復,但是外需和投資仍面臨著不足的問題,使得台灣經濟出現了「不夠強勁」的現象。
從2020年到2022年,台灣的出口快速增長,除了受到高階運算需求的推動外,全球消費者對於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強烈需求也大幅提高了全球航運需求,導致2020年第四季和2021年第四季台灣實質商品和服務出口超出了2011年至2019年的增長趨勢。
但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隨著遠端商機因疫情的消退而大幅降溫,全球消費行為開始逐漸恢復正常,商品需求下降,服務需求回升,導致台灣的出口開始回歸長期趨勢均值,這表明全球經濟的「與疫情共存」的正常化實際上不利於台灣的出口。
目前,有一些法人認為台灣的出口會繼續保持高水平,並不會回歸均值,這主要是基於AI熱潮引發高階半導體需求的觀點。但要注意的是,高階半導體產業雖然是台灣最重要的成長引擎之一,但並不能代表全部台灣出口產業。
事實上,即使僅考慮半導體產業,今年一至二月,台灣積體電路的出口額下降了18%,下跌幅度創下了自2009年以來的最大值,顯示出電子產業的下行風險仍然存在。另外,去年十一月,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預測,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較去年萎縮4.1%,這更凸顯了電子產業的下行風險。
整體來說,目前對於景氣下行的兩個階段證據尚不足夠,所以這波「吹牛行情」還沒到達尾聲。團隊認為長期投資者還是要保持低持股,對於短期交易,則可以採取對沖策略,持有多單也同時採取適當的避險措施。
想知道更多財經資訊及產業分析,歡迎投資朋友加入我的群組,在Line上搜尋【@920lttev】以及Telegram上搜尋【money17168】,我都會提供最新的分析師觀點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