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又是鳳凰花開的季節,不過今年畢業的大學、研究所學生,卻很難歡欣鼓舞地迎接畢業,因為他們深知,當下想找到一份好工作,比通過各種考試都艱辛,想擠進知名大企業的窄門,比考進名校難上不知幾倍。名校畢業生最大的資產,正是母校的盛名,而後段班大學、研究所畢業生唯一可憑靠的,只有一張又一張的證照。然而,愈來愈多企業發現,不少名校畢業生,即使在學校的成績再優秀,依然眼高手低,更缺乏團隊精神;而證照愈多也不代表實力愈堅強,可能只是上不了「戰場」的「理論派」,與「無技術勞工」相去不遠。絕大多數的大學、研究所畢業生,都煩惱寄上數百封履歷表,也等不到面試的機會,或經過再多次面試,卻等不到說「Yes」的電話。然而,卻有一些大學生、研究生一踏出校園,便立即為知名企業主動延攬,甚至就任得有2、3年資歷的職位。他們靠的不是學歷、證照,也沒有家人、親朋庇蔭,而是曾在產業界舉辦的比賽中,拿過大獎,實力備受肯定。
#@1@#本期《理財周刊》特採訪3位靠得大獎挺進知名企業的「7年級」上班族。先後獲得被譽為「學生軟體設計奧運會」的「微軟潛能創意盃」台灣區冠軍的陳晴、邱立榕,在研究所畢業後,隨即為台灣微軟聘僱,成為少數未到中小企業「歷練」,直接從校園進入台灣微軟的菁英,而曾在遊戲設計比賽中得名的陳奕先,畢業後就業相當順利,現在在趨勢科技任職。陳晴、邱立榕雙雙認為,參加產業界所舉辦的比賽,讓學生時代的她們,學會協調、溝通、調適情緒、團隊合作,得獎後也更具自信心;陳奕先則說,參賽讓他認識了許多「未來高手」與評審,這些人脈成為他就業時重要的助力。相當比例的學生就讀大學後,才發現志不在所讀的科系,卻又不知該如何踏進自己有興趣的行業;其實,「轉行」的終南捷徑,便是得獎。本期同時採訪由食品營養系畢業的美甲師劉孝怡,在大大小小美甲比賽得獎後,她不但成為第一個躋身美國美甲師排行榜的台灣人,也為創業立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