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歐美成熟國家還陷入金融海嘯中沉淪,經濟呈現負成長,工業生產大幅衰退,失業人數激增,同時位在東方的亞太諸國,憑藉著大量的外匯存底及國民儲蓄,加上優異的政府財政實力,積極投入基礎建設、刺激內需消費,大力振興經濟,使得東方國家的經濟表現格外亮眼(如中國、印度、印尼、越南等),股市更是大幅反彈,漲幅領先世界,吸引全球目光「向東看」。
#@1@#之所以特別看好新興亞洲中長期表現,是因為亞洲具備4大效應,分別為:1. 抵抗力效應:金融海嘯中,歐美國家受創最深,可是亞太國家經營較為保守穩健,本次受傷最輕,其壞債損失占全球僅約3.1%。2. 土豆效應:是指經濟衰退時,消費者會捨棄高價奢侈品,而轉向中低價位產品,使中低價產品需求提升,進而拉動銷量與價格同時上揚。在金融海嘯肆虐下,歐美國家經濟遭受重大挫折,故經濟學上的「土豆效應」發酵開來,首先受惠的就是「中國製」及「亞洲製」的產品。實際上,無論全球經濟景氣好壞,過去30餘年亞太股市平均漲幅均優於全球平均值,且在全球景氣較為低迷時,亞太股市優於全球股市的差距會進一步拉大,顯示亞股更勝一籌。3. 供應鏈效應:以全球供應鏈角度來看,美、歐為終端消費市場,而亞洲則多為製造生產及原物料的上中游供應商(一般生產前置期為1季左右)。故一旦下游消費景氣回溫或庫存開始回補,亞洲的中上游廠商勢必將領先接到訂單,並優先得利,正所謂春江水暖「亞」先知。4. 內需效應:亞太地區民眾較歐美人士的儲蓄率高、負債比例低,且人口結構佳,在人均所得持續提升下,未來消費市場潛力驚人。根據統計,今年上半年MSCI新興亞洲指數上漲約35.1%,是2000年以來上半年最佳的表現,以今年第1季亞太地區國家經濟表現仍相對強勁來看,建議投資人應該擇機布局。若再比較新興亞洲、新興東歐、新興拉美等三大市場的經濟成長、GDP占全球比重、人口數、儲蓄率、外債占GDP比重等項目,新興亞洲都遠優於新興東歐、新興拉美地區。亞太地區不僅擁有眾多人口數,在目前儲蓄率偏高的情況下,隱含未來該地區的消費實力相當可觀(表1)。
#@1@#日前FED舉行利率會議,就會後聲明來看,美國仍將持續維持低利率環境,未來在低利率環境仍可望持續下,全球市場資金寬鬆的情況短期內暫時不會改變,既然如此,市場資金勢必要尋找投資機會。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預估,今年流入新興市場資金將會達200億美元,比去年成長27%,預期市場資金主要仍將流往經濟前景展望相對較好的亞太地區,在資金持續流入新興市場的挹注下,新興市場股市的多頭行情仍可期,尤其是新興亞洲地區。亞太市場不僅經濟實力備受市場看好,且人口眾多的趨勢,以及政府積極推出振興經濟方案下,建議投資人在投資布局上,應該掌握亞太市場的4大趨勢,分別是:基礎建設、替代能源、內需消費、市占提升等。1. 基礎建設:亞太地區國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陸續積極推出振興經濟方案,占GDP比重相對高,未來亞洲國家在高度經濟成長、工業化與基礎建設效應下,對於鋼鐵、煤炭、銅等原物料需求殷切,而亞太蘊藏豐富的煤礦、鐵礦砂、銅等資源,將使亞太地區相關原物料產業的投資潛力再度看俏。2. 替代能源:日本的節能技術領先,而中國、南韓、台灣也積極發展風力發電、太陽能等,成長獲利空間大,尤其在石油未來產量有限下,各國發展新能源政策趨勢已經相當明顯。3. 內需消費:亞太地區人口數超過35億人,人潮帶來錢潮的概念下,亞太市場內需商機可期。4. 市占提升:全球金融業飽受高槓桿的遺害,亞洲金融業在經濟快速復甦的背景下,潛藏巨大的成長性,亞洲的PC及IC產業全球第一,金融海嘯後產業汰弱留強,亞洲科技業更見茁壯。
#@1@#以下提出投資亞太市場的3大理由:1. 亞太市場將領先復甦2. 人口趨勢決定投資優勢3. 亞太市場在2008年領先落底而MSCI新興亞洲指數早在去年11月底便出現股災以來的最低點,之後在今年3月打出第二支腳(見附圖),底部的形狀相當扎實,顯見最艱難的時刻已過,未來就算修正,回檔幅度也不至於太深,現在確實已是中長期的低點,是逢低介入的好時機(表2)。6月份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世界銀行不約而同調升亞洲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是全球成長速度最快的地區;此外,儘管在全球復甦的腳步方面仍然謹慎,但落底時間介於今年第4季、最遲明年第1季的基調不變,根據經驗,股市領先經濟1~2季的時間,預估第3季將是絕佳的進場點。以上一波股市多頭經驗,MSCI新興亞洲股市在2003年4月至2004年4月的初升段1年內,指數漲幅超過8成,而到了主升段,漲速相對放緩許多,從2004年8月至2006年4月超過1年半的時間,大約漲9成,因此若錯過初升段,對投資獲利將甚為可惜。因此,建議投資人在投資資產配置上,亞太市場基金應列為核心資產配置之一,畢竟亞太地區國家的經濟在今年領先落底後,預期明、後年全球經濟開始復甦,亞太地區將領先全球主要區域再展現成長實力。套句中國俗諺:人往高處爬,運用在投資上,也應該將資金投資在未來經濟成長潛力高的區域!(本文作者陳同力為群益東方盛世基金經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