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風暴之後,雖然國際藝術市場受到嚴重打擊,蘇富比的股票及獲利率皆下滑至歷史新低,不過台灣的情況似乎沒有那麼糟,2009年第16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照常舉行,銷售情況也比市場預期來得好。由藝術博覽會所舉辦的亞洲藝術產經台北論壇,今年有多項議題引起業界關注,尤其是澳洲藝術銀行(Art Bank)執行長凱瑟迪的演講,更值得文建會或大型銀行慎重思考其可行性。澳洲藝術銀行成立於1980年,隸屬於文化部,是由政府出資25萬澳幣成立,初期尚需仰賴政府補助,不過,到1992年就已經能自給自足,目前每年購藏預算更是超過百萬澳幣,高過他們國立美術館的預算。藝術銀行成立任務,主要在於呼應政府的文化施政目標,並將澳洲當代藝術作品放置在公共區域供民眾欣賞,目前有超過3千位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將近一萬件收藏品,其中大約有超過2/3的收藏品都在公共區域展示。
#@1@#澳洲藝術銀行和很多收藏機構不同的是,它能夠很大膽地冒著風險,投資尚未成名的藝術家,且堅持從第一手市場(畫廊、博覽會)購買作品的作法,對當地藝術推廣有卓越貢獻。凱瑟迪的演講,帶給台灣藝術圈最大的震撼是「藝術租賃計畫」,藝術銀行將所購置的藝術品透過租賃租給企業機構,而企業透過保險以降低風險的作法,有助於藝術的推動,目前租賃對象的比例為公部門含駐外單位占34.8%,國內企業占53.4%,社會大眾則占11.75%。澳洲的ArtBank構想居然是來自加拿大,而這兩個國家的藝術市場,甚至都還沒有台灣來得好,我認為,藝術租賃觀念很值得文建會或其他大型銀行參考。早期我也曾受ING證券公司所託,欲以租賃方式借展藝術家作品在其貴賓室展覽,但鑑於風險大,最後折衷為花費一筆費用,請年輕藝術家為九間貴賓室各繪一幅畫,該畫作亦做成公司的各種公關商品致贈客戶,對於提高公司形象與打響畫家之知名度皆有助益。此外,遠雄建設為了讓藝術與建築相融合,也情商我為其豪宅或集合式住宅舉辦多項藝術展覽,藉作品賞析與導覽,分享作品的內涵、創作背景,以培養大眾對藝術品的感知,是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極佳方式;另大隱建設在淡水推出「海納川」建案,規劃恆溫恆濕的收藏品保管室,如此呵護收藏家的藏品,更是業界首創。這些都是企業開始重視藝術,並與藝術相結合的例證,希望將來也有公部門積極加入,讓藝術推廣更加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