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圓代工二哥聯電(2303)10月28日舉行第3季法說會,單季盈餘達60.9億元,每股淨利0.48元,果如預期般繳出亮麗成績單。然值得注意之處,是聯電在法說會當天,決定以不超過新台幣21億元資金,即日起將透過子公司Alpha Wisdom Limited於日本JASDAQ證券市場,以公開收購方式收購轉投資公司聯日半導體(UMCJ)普通股、股票優先認購權、認股權等在外流通有價證券。也就是說,聯電決定將UMCJ百分之百子公司化。聯電執行長孫世偉當天解釋指出,日本半導體市場的景氣衰退,UMCJ自2004年以來,營收衰退甚多,再加上受到自2008年底起之全球金融風暴影響,UMCJ轉虧為盈的困難度愈行提高。雖然許多日本IDM大廠未來將逐步採取輕晶圓廠策略(fab-lite),與晶圓代工廠的合作空間持續加大,但以UMCJ目前的技術能力,想要掌握新增商機仍嫌不足,因此極度需要聯電在營運、財務、技術與經營管理上提供更進一步的協助。
#@1@#孫世偉強調,UMCJ已深切體認若無法立即降低營運成本與運用聯電的整體資源,將無法持續提供具競爭力之服務。另一方面,聯電認為本收購案及後續的改組整合作業,能提高公司未來整體的管理與經營效率。聯電將依循日本公司法辦理強制購回,取得UMCJ合部股權後就會依規定申請下市,在完成這些步驟後,聯電將進一步進行企業組織重整,將UMCJ完整納入公司體系。事實上,聯電目前持有UMCJ約50.09%股權(即495,650股),本來就有控制UMCJ營運主導權,因為許多市場法人對聯電為何要再花費21億元資金去收購UMCJ除聯電持股以外的在外流通股份,感到疑惑及不解。但其中最大的策略思考點,就是聯電現任董事長洪嘉聰,想要串聯起聯電在日本、台灣、新加坡等三地晶圓廠據點,包圍中國龐大的半導體內需市場。經歷過這次的金融海嘯後,未來10年的晶圓代工廠勢力板塊已經完全底定,由於台積電(2330)挾其強勁現金流量大舉擴產,今後3至5年時間內,台積電的龍頭地位已是無法撼動。聯電自知在先進製程研發上,一直落後台積電將近1年時間,以目前不到10億美元的年度資本支出預算來看,更不可能急起直追,所以,洪嘉聰現在能做的,就是將所有可運用資源集中,然後目標鎖定在最唾手可得的中國市場。但對聯電來說,現在台灣政府還限制半導體業者西進大陸設廠,短期內蘇州和艦科技的合併案仍充滿未知數,所以只能由其他海外據點先進行整併。事實上,當初聯電是希望透過UMCJ去合併和艦科技,但現在聯電已通過自行合併計畫,UMCJ除了提供日本在地化服務外,並不再具有戰略性地位,現在合併進來的確也是個發揮規模經濟及提高營運效率的好方法。
#@1@#聯電完成UMCJ合併案後,台灣、日本、新加坡等三地據點的產能及技術,就可以開始進行直接互通,例如業務單位可以引介日本客戶到具高額稅負優惠的新加坡Fab12i投片等,而各廠產能也可以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只要聯電完成此一營運架構,就等於完成了進入中國市場的所有準備。2008年總統大選後藍綠變天,國民黨上台後開始與對岸建立合作關係,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知道兩岸交流開放在即,此時是解決和艦案的最好時機,因此力拱善於併購案的洪嘉聰上台接掌聯電董座職位。而時到今日逾一年時間,洪嘉聰的確也完成了併購和艦前的所有準備,就等兩岸正式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兩岸簽訂ECFA對半導體業雖不是直接影響,但間接效應卻十分值得注意。第一,ECFA簽訂後兩岸的電子生產鏈將完全串聯起來,可以少掉過去在香港轉運的成本;第二,由於兩岸的投資將正常化,業者可以引進中國資金來台投資,相對上台灣半導體業西進大陸也將更為開放,這對聯電合併和艦是有利的。然更重要的一點,是ECFA簽訂後雖然打通了生產鏈,但中國為了扶植及保護內地電子產業,一定會要求手機、家電、電腦等電子產品零組件,有一定比例必須在中國當地生產製造。所以,聯電只要有了和艦這個據點,整個泛聯電集團就可以透過和艦出貨來達到此一要求,而聯電只要將現在的台、日、星等地製造體系,與和艦進行系統上的整合,客戶就能依地域上或技術上的需求,在聯電各晶圓廠投片。如此一來,聯電不僅等於直接打通了聯電西進大陸之路,也可在晶圓代工本業上吸引更多訂單,將中國龐大內需市場轉換為實際營收及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