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投資界的盛會就是一年一度波克夏海瑟威公司的股東大會,又稱價值投資學派的OMAHA年度朝聖大會(筆者也去價投聖地過兩次)。巴菲特九十三歲與芒格九十九歲兩人堪稱地表最強九○後!後面有沒有來者還不得而知,但目前已經是投資史上前無古人的最長壽雙人管理組合,管理著5,008億美元的資產。
巴菲特用兩組數字回顧總結其投資生涯,第一,波克夏海瑟威公司58年間的累計複利投資報酬率3787464%;第二,上述的報酬率是用不到二十個投資決定的結果。
巴老說:「…我們能取得滿意的績效,是因為做出了十幾個正確的決策,也就是大約每五年一個。」最後這一句話水平層級很高,筆者天資愚鈍花好多年才理解最後這句話的精髓,在這交代出來算是與各位讀者共勉之!優秀的投資者不管年齡多大,都不會停止學習前進的腳步,畢竟我們年紀再大,跟波克夏二老相比都還是稚嫩小兒,芒格甚至說,他不接見四十歲以下的投資經理,因為在四十歲以下沒有價值投資者。
春有百花秋有月 杞人憂天放手機緣滅 千載難逢機會逝 半生抹不盡後悔眼淚
大約是在1958-1959年左右,那時華倫巴菲特二十八、二十九歲,才剛開始創業經營全權委託代客操作炒股業務不久(巴菲特第一家合夥投資公司是在1957年成立)。那天巴老一位朋友邀請巴菲特以及十二個人一起吃晚飯,想要幫巴菲特找一些新的代管資金。當晚最後有十一個人決定各自投一萬美元給巴菲特,讓他幫忙打理這些錢。換句話說,參加餐聚的十二個人中,只有一個人沒有讓巴菲特代管資金投資,因為這位大聰明老兄十分擔心這項投資有風險。
嗯,擔心是可以理解!畢竟當時的巴菲特初出茅廬名聲未顯不見經傳,誰也不知道他能孤身一躍入股海,槍出如龍乾坤撼動一嘯破蒼穹,在往後幾十載春秋裡縱橫股海如履平地,倒海翻江卷巨瀾,風口浪尖握旋轉,成敗笑談間將價值投資與青史留下。巴菲特在接受採訪原話:「…這個人最終沒有投我,餘生可能都會後悔這一刻的決定。」
要知道99%知道巴菲特的人,都是在巴老經營波克夏(1964年起算)後十至三十年任一時間裡才偶然聽到這號人物大名,而這位既幸運卻又不幸的大聰明老兄,能在巴老創業第三年就有機會參與巴老傳奇一生的機會,我懷疑是他上輩子一起參與幹了拯救世界之類的事,但我沒有證據。
總之,如果大聰明老兄那時有跟另外十一個人一樣拿出那一萬美元,我大概算了一下,時間就算是1959年開始(把1960當作是第一年),經過巴老六十三年的複利績效,那一萬美元會增值到1,968,541,227美元,與他家族可能幾輩子也掙不來的19億美元財富(還在增值中)失之交臂,應該是大聰明老兄不幸中的不幸了!
因為參加餐聚的另外十一個人都投資了那一萬美元,而這次餐會後的數年裡OMAHA許多人(有不少是農夫)都先後參加巴老的全委投資公司,所以有人稱OMAHA應該是地球上最多千萬美元富翁的農村了。
不畏浮雲遮望眼 只緣身在價投中
巴老身為價投大宗師(1957~2022,六十六年平均年複利報酬率21.52%),選股功力登峰造極已臻化境,若請教他因何理由買進某公司時,巴老可以信手拈來舉重若輕說的觀點獨到見解精闢。但是他不會把自己耄耋之齡的知識框架、商業閱歷、經驗儲備都一一羅列出來,而這些恰恰正是巴老他得出一個判斷結論也許是輕而易舉,但對其他人來說可能就難如登天的關鍵差異。
若繼續深究下去可想而知,大部分的人在聽巴老講解他為什麼買一家公司時一定是一知半解,而巴老的投資論述對大部分投資聽眾來說,其聽話照抄程度一定是非常低的。
鴻溝之處在於面臨同一件事(買股票,勝率與賠率,年化報酬率)認知基礎不同的前提下,那得出的結論一定大相逕庭了。這也正是傳遞或實踐「價投」理念第二難的地方,因為90%的投資人只想聽「現在立刻馬上漲、現在立刻馬上賺」的神奇公式,要改變這種不當思維可說難如上青天。而最搞笑的地方就在於,「價投」之所以有效、之所以沒那麼內捲、之所以能賺到超額報酬…欲知詳情且待下回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