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八日晚間,外媒的一篇報導傳出美、伊達成石油出口協議,該消息引動西德州原油期貨賣壓,盤中跌幅達4.8%,跌破70美元大關,直逼69美元,布蘭特原油也一度跌至74美元下方,盤中跌逾4.3%。
起因於外媒中東之眼(Middle East Eye)報導,傳出美國和伊朗在美國本土的談判接近達成一項臨時協議:美國將豁免部分制裁限制,其中包括允許伊朗出口石油多達每日一百萬桶,以此換取伊朗承諾減少高濃縮鈾活動,並繼續與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合作。
儘管後續美國白宮以及伊朗皆否認此報導的真實性,使得當日油價跌幅收斂,但也顯示出了目前油市的信心非常脆弱,有如驚弓之鳥,任何供需面的利空因素都將被放大檢視,而利多因素則皆遭到市場淡化反應。這樣的現象正說明了市場對於經濟衰退的擔憂,因而直接壓抑了未來的需求預期。
OPEC+減產撐油價失靈 中國經濟復甦緩慢是主因?
本次六月的OPEC+減產會議中,沙國宣布七月份將每日減產一百萬桶,且視情況延長該減產措施。此消息刺激六月五日美國輕原油期貨開高至75.3美元,但當日就回吐大部分漲幅,後續更進一步震盪走弱。為何減產政策失靈了呢?筆者觀察可能是需求端疲軟的預期抵銷了供給端減產的利多。
中國國家統計局六月九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反映消費者物價的五月CPI較去年同期僅攀升0.2%,升幅略高於四月的0.1%,核心CPI從0.7%降至0.6%。反映生產者物價的五月PPI則年降4.6%,且降幅大於四月的3.6%,並連續第五個月擴大,顯示國內外工業品市場需求偏弱,導致生產者們不具備積極備貨以應對經濟復甦的條件。
通膨數據提供了新證據,顯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進一步降溫。最近經濟數據也顯示,五月製造業景氣連續第二個月處於萎縮區間,出口更是三個月來首次下降。
中國海關總署公布以美元計價的出口數據,五月出口較一年前下降7.5%,降幅遠大於經濟學家原估的1.8%。進口降4.5%,五月貿易順差為僅為658.1億美元。顯示在美國制裁的壓力下,中國的復甦之路尚未看到加速前進的曙光。
世銀、OECD均認為全球經濟弱復甦,不至於衰退!
世界銀行於六月六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上調了今(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因為美國、中國和其他主要經濟體證明了它們比預測的更具彈性,但另一方面,更高的利率水平和信用緊縮環境,將對明年的經濟造成更大的影響。
同時,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也於六月七日發表最新經濟展望報告,上調全球經濟今年成長前景至2.7%,但仍為2008年來最差,明年的經濟成長預估則和三月時的預估持平,仍為2.9%。
兩者同步上調今年經濟預測,並對明年展望保守的看法,顯示了高利率環境所帶來的衝擊是漫長的,但世界經濟的放緩並不像年初時所擔憂的雪崩式下跌,而是呈現增長趨緩的軟著陸路徑。
這樣的路徑也預告了將來會有更長時間的高利率與高通膨的雙高環境,目前的油價疲軟主因,除了擔憂全球經濟衰退外,很大一部分受制於中國低於預期的復甦力道。
如此過於悲觀的預期或有過度低估油價的可能。若中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全球經濟也不至於進入衰退,油價的反彈或許將迎來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