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法說會變「法會」,讓投資人一頭霧水,終端需求復甦比預期慢、美國製造進度落後,都是檯面上的原因,但外資卻看好台積電可望吃下逾9成的AI晶圓代工市占,成為AI狂潮最大受惠廠商。
從事PCB行業的朋友,從上海帶小孩回台過暑假,談話間跟他請教關於中國目前的社會氛圍,朋友想了想後回答:「就大家都在存錢,沒必要的花費就省著。」相信沒親身經歷過去年Omicron在中國快速傳染時的動態清零的人們,大概不會了解到對於習慣了過去四十年快速發展、大手大腳消費的中國消費者產生了什麼重大且深遠的改變─市場缺乏消費信心,謹慎以對當前局勢,以至於2022-2023年連續兩年的旺季不旺。
中國通縮經濟問題大 美國經濟還能軟著陸?
根據媒體報導,已經有IC設計廠不只對於今年下半年不期待,對於明年上半年淡季也不見樂觀看待,理由是下游也不太囤貨,客戶要求降價,否則不太想拉貨,但卻給不出大單,IC設計廠盡量不想犧牲毛利或甚至賠錢賣,訂單雙方有點僵持,悲觀地已直接將落底反彈的希望放到明年第三季。對於這點,筆者認為關鍵在於如果中國真的步入日本九○年代的失落的三十年般的通縮經濟,那麼問題就大了,更別說,明年美國經濟是不是真的能軟著陸成功還是個未定之數。
台積電的訂單來自IC設計廠,受庫存調整影響,今年上半年IC設計廠營運普遍度小月,經過一段庫存消化期之後,至第二季底,庫存絕對金額已降低滿多,但稱不上已經回到健康正常水準,此外,營收規模變小,存貨周轉天數不一定明顯降低。
終端需求復甦比預期慢 客戶都不急著下長單
在第二季法說會上,台積電表示智慧手機占比高達33%,華爾街預估蘋果iPhone單位銷售量截至九月底止的本年度可能下滑4%,是四年來首見不增反減,原因就出在終端需求復甦速度比預期慢,導致客戶現在都不急著下長單,下單通常都是短單,現在訂單能見度其實滿低,如果中國消費者繼續推遲換機時間,估計手機市況或許仍有一些苦日子要熬。
幸好,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積極擴大中國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要提振汽車、電子產品、家居等大宗消費,推動體育休閒、文化旅遊等服務消費。大摩認為中國未來一至二個月或出台更多刺激政策,除了地產方面預計一線城市限購將進一步放寬,利率或進一步下調之外,更多的消費鼓勵關注在汽車、電子與家電,這對於下半年的傳統旺季多添一些柴火,聊勝於無。
7月25日有著產品類別最廣的客戶清單的德儀第三季財測低於華爾街預估,顯示終端市場各類電子產品需求復甦乏力,客戶取消訂單的水準還是很高,關鍵在於中國結束新冠清零政策後的復甦疲弱,需求並未快速回升。德儀第二季財報指出,中國的銷售大約是2022年的一半,德儀最大部分的營收來自工業機械與汽車製造商。從這個角度來看台積電二度下修年度展望,就不難理解台積電股價為何沒跟上這波AI熱潮,台積電點出AI占目前營收比率僅6%。
光靠AI無法挽救晶片產業 AI股大漲與現實落差大
華爾街日報分析指出,光靠AI將無法挽救整個晶片產業,這是晶片業的夢醒時分,從輝達財報公布到台積電財報出爐,期間費城半導體指數大漲22%,是標普500指數同期漲幅的兩倍多,由此可知目前AI概念股的股價與實體經濟的落差之大,是歷年罕見的分歧。
華爾街日報的結論是,輝達只要有能力製造,也許什麼樣的AI晶片都能賣,但對晶片產業來說,可惜輝達只有一家。所幸,隨著需求的增加,高性能運算(HPC)和汽車的占比持續提升。HPC的營收占比已經提升至44%,成為了台積電新的核心業務。HPC主要包括顯卡和數據中心等方面的需求,而汽車主要包括智能駕駛等方面的新需求。
除了半導體還沒走出景氣寒冬之外,影響台積電股價的另一個重大變數,就是美國政府的晶片補貼金額到底要不要給足?
台積電美國製造進度落後 以時間換空間爭取補貼
從已知的新聞可知,台積電廠房蓋了、機台也進了,但缺工,進度落後,最急的可能是要競選連任的拜登,台積電不可能明著跟美國政府對幹,但可以用拖字訣來增加談判的籌碼。這招在鴻海的威州廠就曾經用過,2017年川普的建議郭台銘評估在威州建立鴻海北美製造總部的潛力,後來也發生了變卦,拖到2021年鴻海縮減投資規模,減稅優惠也減少,才動工設廠。或許以時間換空間,拜登就會給足了補貼金額6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