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打炒房「打住不打商」,使得建商加碼投資商辦,此外,在政府作莊下,建商的下一步也鎖定「公辦都更」案,積極搶標。
政府打炒房,祭出《平均地權條例》五子法,大大衝擊建商推案,而建商的下一步要往哪走呢?由於政府「打住不打商」,故有不少建商加碼投資蓋商辦大樓,另政府為推動都市更新,紛紛推出「公辦都更」案,在政府作莊下,也不少建商勇敢積極搶標,尋找活路。
政府打房 上半年交易降溫
戴德梁行指出,今(2023)年第二季度的商用投資市場交易金額為522億元,相較去年同期增長88.9%,是近五年單季第二大量,順勢回補第一季度的衰退,結算上半年累積金額已達去年同期水準。
但第二季主要交易來自新光一號REITs清算標售之六棟收益型大樓,交易金額合計約307億元,約佔整季交易額約60%,若扣除新光一號標售物件,第二季商用不動產成交量則僅剩215億元,表現並不亮眼,且多為自用購入廠房及廠辦為主。
此外,土地市場持續著量低價穩之格局,根據戴德梁行統計,第二季交易量為新台幣200億元,另累計2023上半年交易量為363億元,為2016年房地合一稅實施以來之最低量。
戴德梁行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楊長達指出,今年土地市場的低量與2016年之時空背景不同,2016年適逢政黨輪替、房地合一稅實施、公告地價大幅調漲等重大變革,開發商在2016年處於政經情勢與政策效應不明之觀望期,而創下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之年度交易量首度低於新台幣1000億元之情形,但隨即在2017年即強力反彈。
而2023上半年的土地交易量大跌,反映的是建商土地存量充足、國際原物料及人工成本上漲、央行升息及選擇性信用管制,以及《平均地權條例》修法對於房地短期內移轉的限制。
建商已建立土地安全庫存量
楊長達分析,土地市場在2010至2018年間之年度交易均量約新台幣1500億元,2019至2022年之累計交易量則超過新台幣一兆元,土地存貨已足夠支應建商至少六年的開發量,預售屋之「定價權」則仍握在建商手中。
在工料雙漲及房屋移轉限制籠罩下,預售房價、購屋需求與開發成本若無交集,「減緩推案」將是建商最佳因應策略。
另儘管工料雙漲趨勢緩和,成本回跌的可能性不大,建商之開發成本既定,只能等購屋人逐漸接受成本結構為基礎的房價,土地推案興建才會啟動。
此外,根據營建署核發建造執照之最新統計資料分析,今年一至五月的建照核發件數相對於去年同期減少2525件,其中以住宅類申請興建總樓地板面積比去年同期減少234.42萬平方公尺(約70.91萬坪)最為顯著,相當於減少23.58%,若以全台平均單戶面積約40坪計算,前五個月申請興建的住宅戶數減少將近1萬7700戶。
楊長達預估,土地低量交易之趨勢恐將延續至明年,而這段期間,建商對於土地供給仍不會拒絕,但只會選擇優質土地投資,且不像過去那樣積極追價;另外,相對於購地需求減緩,建商對於參與捷運土地開發及都市更新仍具有高度意願。
舉例來說,由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辦理的捷運萬大線金城機廠暨莒光站/加蚋站(捷九)土地開發案,為全國首宗跨雙北市兩宗捷運聯開基地的併標招商案,擔任招商總顧問的戴德梁行在第二季成功完成招商及簽約,皇翔建設獲選為最優申請人,取得佔地三萬五千坪的金城機廠暨莒光站基地開發資格,規劃量體逾九萬二千坪,總銷金額高達新台幣五百億元。
▲國家住都中心與大陸建設進行「學府敦南公辦都更案」簽約。國家住都中心提供
政府作莊 九大公辦都更案
此外,《理財周刊》統整國家住都中心所公布的九個「公辦都更案」,又可以發現,不少知名建商已將過往參與捷運聯合開發案的觸角再延伸至「公辦都更案」(表一)。
▲表1:國家住都中心開辦的九大公辦都更案。資料來源:國家住都中心網站,理財周刊整理
國家住都中心代理董事長花敬群,今年七月十二日與欣陸控股旗下的大陸建設進行「學府敦南公辦都更」的簽約案,花敬群致詞表示,敦化南路商圈是重要的企業辦公地區,因此相當期待攜手大陸建設帶來嶄新的A級辦公大樓,將新建築形塑為藝術品,吸引台灣頂尖企業來這裡辦公。
而此案也是大陸建設陸得標台北信義區兒福中心B1-2及B3-2基地公辦都更案之後,第二筆的公辦都更案。
而國家住都中心自2018成立以來,從2019年12月與麗寶建設進行「台北市捷運圓山站西側」公辦都更案簽約首案以來,這三年快碼加鞭已經成功推動九個公辦都更案。
從整理的表格也可發現,包括全坤建設、皇翔建設、順天建設、大陸建設及冠德建設都是上市櫃建商,其中,順天建設還是來自台中,另麗寶建設則首度跨入都更案,此外,向來蓋豪宅的國美建設,也投入公辦都更行列。
據分析,過往建商在取得民間都更案,光是住戶的整合,沒有花個七、八年都不易成功,而公辦都更案則是政府出面整合,雖原住戶有不少是政府相關單位,但不同機關間的意見協調也頗費力,另政府出面整合,對一些少數的地主戶,也較有公信力,因此,成功率較高。
有房地產人士分析,公辦都更案就是「政府作莊」,對投標的建商來說,省掉最剌手的整合階段,他們只要依著國家住都中心的期待期進行規劃,且有不少建商請來國外的建築團隊合作,也大大提高他們的得標率。
傳統建商投資開發三大途徑
高力國際業主服務代表部董事黃舒衛表示,建商傳統的投資開發途徑有三種,第一種是直接購地,無論是去重劃區標地、買地,或是在市區插旗或整合;第二種是與地主合建,尤其是透過危老、都更等有容積獎勵的法規,增加財務的可行性;第三種則是配合政府公共建設、釋地需求,以地上權、聯開方式取得土地。
然而,第一種購地方式會面臨央行對土地限貸、限期開工,但市況不佳,且飆漲的造價無法順利轉嫁,造成財務、業務雙重壓力,因此近兩年建商購地都呈現腰斬再腰斬的現象。
第二種與地主合建的策略,在目前市場處於修正期時,算是最保守、保險的做法,但也因為整合期長,再加上造價漲幅,尤其是地主分回的比例不動,等於是考驗口袋不夠深的建商,一不小心就胎死腹中或變成爛尾樓,合建糾紛也不少。
第三種的地上權、聯合開發要看區域市場對產品的接受度,而且建商還肩負長期營運的壓力,同時檢驗財務、實績、工程、招商、營運、管理、外部團隊整合等全方位能力,絕非一般建商敢輕易涉足、容易安全下莊的遊戲。
相對來說,公辦都更的個案,過去概念是由政府完成劃定之後,交由建商來實施,或由政府一手主導整個案子的完成,公部門缺乏整合動能及成果,因此公辦都更績效遠不如民間實施者作為推動者的成績。
但在國家住都中心的角色出來之後,再加上各縣市紛紛成立都更推動中心之後,不僅強化教育推廣的工作,也積極整合公私部門的資源,不但先掃除整合上的障礙,也藉由政策、法規、開發條件來增加不少投資誘因,如:增加容積獎勵、容積調派、整合時程獎勵等,讓建商可用單純的投資身分評估開發機會。
透過權變方式,合理調整分屋比例,以及都更、危老的融資不受銀行法30-1條的限制,再加上公益設施的提供,增加生活機能、可居性,因此從財務、成本、銷售面等優勢提升下,已經成為建商重要的開發新途徑。
管控信用 建商經營壓力日增
大家房屋企畫研究室總監郎美囡分析,自央行從2020年底以不動產選擇性信用管制限制購地貸款,並逐次降低貸款成數,降低至五成,其中一成保留為動工款,並且須要在十八個月內動工,大幅拉高建商的自備款比例,加上各大銀行限縮不動產放款,建商貸款條件不但成數降低,利率又拉高,讓中小型建商面臨財力困境。
之後《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通過,今年7月1日購入的預售案限制轉售,以預售屋進行財務槓桿的大門關緊,投資客消散,加上央行升息影響市場信心,去年全台待售餘屋量再創新高,新成屋市場有消化緩慢的壓力。
雖然政府力倡都更,讓中小型建商有另一個發展空間,但政府各項健全房市的打炒房政策都在促進營建市場「大者恆大」的趨勢,當然容積獎勵能增加意願,然而,都更往往卡在整合,政府是否願意展現魄力整頓,以公權力介入不同意戶的處理是重要關鍵,否則空有規章,但缺乏實際執行力,都更終究是耗時費力。
但公辦都更因由政府出面整合,對建商來說,則提供了另一項選擇,有利企業的多元發展。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表示,無論中央或地方都積極推動「公辦都更」,而「公辦都更」案往往坐落於菁華區段,且因公有土地占比逾五成以上、重建單元面積又大,整合條件又大多達到七、八成才會啟動招商,諸多優勢讓「公辦都更」成為業者眼中金雞母。然而,官方也需留意,假如「公辦都更」招商後委由民間業者整合,若發生爭議,恐怕免不了被民眾批評官商勾結等情事。
此外,由於《平均地權條例》五子法的內容主打一般住屋的預售市場,因此,也有「打住不打商」的解讀,此也讓一些建商更加碼,搶進商辦開發,何世昌表示,目前包括華固、中工、興富發、遠雄、國揚、忠泰、潤泰新、冠德等建商都積極投入,遠因是2018年前的住宅市場不景氣,部份建商超前部署獵地、或與其他建商洽詢合作模式,近因則是房市復甦後,政府頻頻出手打擊住宅市場,又使部份建商逃命轉進商辦市場。
何世昌說,雖然政府打住不打商,但近幾年建商積極布局商辦的情況就像「搶種高麗菜」,接下來每年「收成(完工)」的新商樓樓地板面積恐創新高;光是台北,從2023至2026年,完工的總樓地板面積可能高達逾50萬坪;如此龐大的供給量,如果未來經濟成長穩健、企業對於商辦需求孔急,那應可逐步去化,反之若需求有限,商辦市場恐會出現供給過剩的窘境。
企業搶買企業總部 建商嗅到商機
第一太平戴維斯研究部資深協理丁玟甄表示,觀察這一波建商推案由住宅拓展到商辦市場,最早從2016年大聯大以65.5億元向忠泰建設購買南港總部大樓而引起市場關注,接下來陸續有玉山金購買冠德敦北地上權案,做為第二總部,總金額60.9億元,聯強與關係企業以63.6億元向南港輪胎購買六千坪的商辦大樓,陽信商銀斥資76.5億元向忠泰建設購入中山北路整棟預售辦公大樓做為總部。
這幾筆整棟或半棟商辦的交易,引起開發商的關注,也發現自用企業對於辦公環境的品質,建築結構安全性的要求提升,帶動新大樓的需求,因此,近幾年看到多家大型指標建商陸續推出商辦大樓案,例如興富發、冠德、皇翔、潤泰、忠泰跟華固等。
第一太平戴維斯副總經理陳逸鴻表示,雖然從銷售單價看來,同一區域的商辦的價格低於住宅,但商辦開發案有三大優勢,仍引起建商的興趣,一為整棟或多樓層銷售,銷售管理與服務方面相對單純,二為商辦的交屋介面較為單純,室內空間提供天地壁的裝修,營造成本跟工期相對較短,三是長期出租經營,對於上市櫃建商可以填補淡旺季營收的波動,未來也可以發行證券化商品或包裝為收益型商品,出售給大型不動產投資機構。
此外,從建商的布局區域來看,主要仍集中台北、台中以及高雄這三大主要都會區(表二),台北的推案數量最多,主要集中在大直、南港、北士科跟台北車站,但傳統市中心的土地取的困難,政府所推出的招商案,例如公辦都更或是捷運聯開案成為建商鎖定目標,未來興建完成後,多以長期出租為主,這也促使目前有購置大面積總部需求的自用企業,多數往南港、北士科以及大直集中。
▲表2:北中南商辦開發案。資料來源:第一太平戴維斯整理
台中的商辦開發主要集中在七期以及高鐵烏日站區,興富發、聯聚、豐邑以及冠德都有開發案正在進行中,初估台中七期內建商規劃或興建中商辦案件就有10件,合計辦公量體超過18萬坪。
高雄市則以大型的公辦都更或聯開案,主要集中在亞灣區跟捷運各站點的聯開案,例如麗寶集團旗下的名軒開發將在高雄捷運橘線O4聯開案,規劃地上23層樓的A級商辦大樓,辦公室樓地板面積約1.6萬坪;另外興富發將在亞灣區特貿三北基公辦都更案興建六棟商辦,預估商辦面積達12萬坪,是目前全台商辦量體最大的單一開發案。
信義全球資產公司顧問發展部經理林建勛分析,商辦市場通常可以做為產業發展景氣的參考指標之一,隨著企業發展擴張,會加大增聘專業人才,相應廠辦、辦公室需求就會增加。
近期台灣受惠台商回流、艾司摩爾等外企落地投資,過去受疫情影響而遞延的辦公室搬遷決策,也重新尋覓辦公室舊換新的地點,建商鎖定需求投入商辦大樓開發,使得從去年開始,商辦市場熱度一直處在高點(表三)。
▲表3:建商積極布局商用不動產。信義全球資產公司整理,實際資料依原業主公布為準
而今年開始,將陸續有新商辦登場,遠雄大巨蛋預計今年底啟用,將有逾一萬坪辦公面積釋出,辦公大樓緊鄰園區內的旅館、百貨商場,加上臨捷運國父紀念館站優勢,吸引外商等跨國企業進駐。
辦公建照大爆量 一年抵三年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國內辦公需求供不應求,加上指標大案紛紛在去年動工,根據內政部統計月報資料顯示,辦公室去年的建照核發數量高達148萬坪,相當於2016~2018年三年的核發數量,也約當於十三棟台北101大樓的開發量體,顯示開發商看好未來的商辦需求,不過市場也擔憂未來這些量體陸續完工後,恐怕也會對市場租金造成考驗。
曾敬德指出,北市因為許多老舊辦公大樓參與危老改建,導致市場供給量縮減,加上景氣復甦與新企業的擴張需求,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連帶整體市場空置率大幅下降,而新的辦公大樓租金創高,更帶動整體商辦市場租金走揚,開發商也越來越重視商辦的開發興建效益。
若與區域來看,光台北市的辦公室建照核發面積,就比其他五都加總還要高,反映主要供給都集中在台北市內。
林建勛指出,今年開始將陸續有新商辦登場,遠雄大巨蛋可望於今年試營運,將有逾一萬坪辦公面積釋出;另外,坐落在信義計畫區的富邦信義A25總部也預計今年完工,目前已進入招商階段,市場也關注未來的租賃狀況。
信義全球資產公司統計實價登錄交易資料,累計近五年台北市辦公室交易規模為771億元,平均每年都有逾150億元交易額,顯示辦公室產品實力堅強,市場穩健向上成長。
分析各行政區的交易熱度,素有「台北華爾街」之稱的中山區,累計交易額達316億元,含金量最高;第二名為大安區,在百貨、捷運商圈加持下,累計交易額達138億元,插旗精華商辦大樓已成為高資產客群資產配置、企業法人自用新趨勢,市區商用不動產布局戰火已點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