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富者的三大條件
雖然開始經商是個偶然,但我其實很想成為富者。我一直對這個身分充滿憧憬,與形形色色的人接觸,努力在當中尋找真正的富者。
有了做生意和開公司的經驗後,我發現,光憑有錢,似乎還是不夠資格與富者相提並論。
例如,雖然擁有財富,真正使用那筆錢的卻不是本人,而是家人。你可以說自己是為了家人賺錢,可是,賺錢的當事人若不能好好花錢,似乎談不上盡善盡美。
再者,如果不是以賺錢者的名義花錢,而是家人的話,這筆錢通常很難存續。
唯有賺錢者先使用這筆錢,才能完全發揮其價值。
假如一個人很有錢,卻沒有時間花,或是成天處在高壓環境、凡事緊張兮兮,那種德性實在與富者二字所蘊含的從容相去甚遠。
做生意和開公司期間,我讀了許多有關富者的書,也做了很多功課,不斷斟酌富者的定義。現在,我終於得出了我的結論。
所謂的富者,應該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第一,時間自由。
既然提到了自由這個詞,我就先說明一下,讓大家更好理解。
據說人類的大腦會基於求生本能追尋自由。可是,這個世界沒有百分之百的自由。有鑑於百分之百的自由可能造成混亂,所以即便是自由民主主義,仍會以法律統治社會,維繫秩序。
同理可證,我說的自由也不是百分之百的自由。非要用數值表示的話,可以解釋為過半的自由。比方說,一天二十四小時當中,可自由運用的時間超過一半,也就是十二小時以上,便可說是擁有時間自由。
如果沒有時間自由,就算再有錢,也不能稱為富者。因為你沒有時間花那些錢。
第二,資本自由(財富自由)。
討論資本自由之前,不妨先看一下生活開銷吧。生活開銷大致可分為兩種:
其一是必要支出。必要支出指的是維持生計的消費,包含食衣住行、水電瓦斯、醫療等相關費用。
另一種是想要支出。想要支出是必要支出以外的其他消費,興趣、休閒活動等提高生活品質的費用皆屬於此類。
所謂的資本自由,是在沒有勞動所得的情況下,仍有餘裕維持這兩種支出。
如果需要以勞動所得維持生計,視同沒有資本自由。
金錢的確不是萬能。可是,倘若你能夠不花時間勞動,就買下該買的東西、做想做的事,表示你已經擁有資本自由。
第三,關係自由。
做人難免有些非自願的人際關係。舉例來說,血緣關係可說是毫無選擇、誰都無法砍斷的關係。排除這種必然的關係,其他各種可見或不可見關係的自由程度,便是判斷你是否握有關係自由的標準。
假如一個人的必要支出和想要支出等各種開銷不虞匱乏,也有充足的時間,卻無法擺脫工作這層關係,就是缺乏關係自由。這種情形多半發生在為了生存,不能離開工作崗位,擁有高額年薪的高階主管身上。
理所當然,這三種條件或多或少存在交集,像是沒有關係自由的人,往往也沒有時間自由。
在某種程度上,能自由掌控這三種條件的人才是富者。
富者不會小看金錢 不要抱持偽善的金錢觀
很多人夢想成為富者,夢想過著游刃有餘的財富自由人生。但實際上,想要成為富者的人,腦海中只想著怎麼花錢。
他們完全不把最必要的致富方法與過程放在眼裡,只顧著想像自己「成為富者的話」該怎麼花錢。幻想自己成為富者後,要搭郵輪旅遊、玩遍歐洲、購買名牌、買進口車、買豪宅等。
這些全是什麼?
全是怎麼花錢的幻想。
明明說想賺錢,卻成天想著怎麼花錢。俗話說:「心想事成。」滿腦子都在想花錢的事,有可能賺到錢嗎?
態度決定行動。就算不能馬上搭郵輪旅遊,你也會去坐漢江遊覽船;不能玩遍歐洲,你也會先計畫東南亞旅遊。一心想要花錢的態度,終將造成不必要的消費。
反之,富者一整天都在想什麼呢?
樹立明確的目標,思考著如何賺錢。
該如何賺到一千萬韓元?該如何讓生意變得更好?該如何買下之前看中的小公寓?
決定方向後,速度就不成問題。倘若目標明確,就算需要耗費一段時間,他們終究會設法實現它。
富者與貧者的差異就在於看待金錢的態度。對富者來說,無論金額多寡,錢就是錢。但在貧者偽善的金錢觀裡,只有大錢才算得上是錢,一億韓元是錢,一萬韓元不是錢。
目標是到達十樓,卻連一樓都不想走,到得了十樓嗎?
無論金額多寡,錢就是錢。貧者覺得計較小錢很沒面子,所以買東西時絕不殺價。你說他們買二手貨的時候很會殺價?那到百貨公司買東西的時候呢?買車或房子的時候呢?繳納手續費的時候?全都是偽善。當他們覺得金額不大,或者這筆錢跟炫富有關的時候,殺價就會令他們感到丟臉。
買二手貨時殺價,是因為在別人不要的東西上花錢感到心疼,才會要求對方壓低價格。可是,如果在百貨公司裡也殺價,買好幾億的高價商品也殺價,對他們來說實在有損顏面,這就是所謂的偽善。
富者們不會隱藏自己喜歡錢財的事實,想盡辦法賺更多的錢。但貧者們覺得公開談論金錢很庸俗,只會偷偷尋找賭博、彩券、比特幣等可以賺大錢的方法。
以比率的概念計算金錢
富者和貧者對金錢的態度與理解有著明顯的差異。富者以比率的概念計算金錢,貧者以絕對數值計算金錢。
同樣是賺了一千萬韓元,富者會計算自己花費多少成本賺到這筆錢,但貧者眼中只有一千萬這個數字。
如此不同的金錢觀,造成截然不同的結果。
比方說,某個人賺了一百萬韓元,富者關心的是,他投資了什麼才賺到一百萬;但貧者只看到一百萬這個數字,覺得是筆小錢,對此不屑一顧。把一百萬韓元當成小錢的思維,無法帶來有建設性的想法。
打個比方來解釋這個原理吧。
整形手術後,醫生不只看整形的結果,甚至更著重於整形前與整形的過程。然而,消費者會怎麼做?他們只注重整形前後的絕對結果,不看過程。
醫生和消費者,誰是賺錢的人?當然是醫生,消費者是花錢的人。
金錢觀念也一樣。以比率的概念計算金錢的習慣,讓你得以從有建設性的角度審視原因與過程。
與此相反,以絕對數值計算金錢的習慣,只會造成不必要的消費。因為當你賺到一百萬韓元時,並不會思考其中付出多少代價,或者檢視賺進這筆錢的方法,只知計較這筆錢是多是少。這種思考模式無法看到金錢真正的價值,很容易造成浪費。
假設你每天工作八小時,月薪兩百萬韓元,如果每個月存下八十萬韓元,一年後就可以存一千萬韓元。接著,你再把這一千萬拿去投資,獲得了一○%的收益,也就是一百萬韓元。
對你來說,這一百萬韓元的價值將不僅止於這個數字,它是你辛辛苦苦存下的一千萬韓元創造的收益,這麼貴重的一百萬能夠隨便浪費嗎?
因為你知道賺到這筆錢必須經歷怎樣的過程、付出多少的努力,所以不會輕易浪費,還會把它用在能夠創造更高價值的地方。
這點在投資的時候,將表現得更明顯。富者以比率的概念計算金錢,早就明白不可能一夜暴富。
然而,以絕對數值計算金錢,只計較數字多寡的人,老是想著一夜暴富。進行不動產投資時,一聽到能賺錢,便立即投資,完全不顧風險高低和資金多寡,簡直是飛蛾撲火。到頭來,因為貪心套在高點,損失慘重的多半是貧者。
股市也一樣。投資概念股、衍生商品,或是進行當沖的人,後來多數成為了貧者。因為他們不曾考慮自己投資了多少錢、花了多少時間,所以看不到其中的風險。
如果有人說自己賺了一百萬韓元,請不要把它視為單純的一百萬,小看這筆錢。試著觀察其中需要付出多少成本、收益率是多少百分比、花了多少時間等等,多關心獲得這筆錢的過程吧。
這個小小的思考習慣將教你何為賺錢之道。
不為他人消費
韓國是朝鮮族組成的國家,鑒於民族特性,比起其他國家更重視公平性。因此,韓國人容易受到比較心態的影響,不輕易承認別人的優點,尤其是人生中連一點小成就都不曾有過的人更是如此。
他們覺得別人活得光鮮亮麗,只有自己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從而造成低自尊。
當低自尊遇上心理防衛機制時,人就會開始拚命用金錢堆砌外表。
有些人為了別人的眼光,特意花大錢包裝自己。如果別人在社群媒體上炫耀自己吃了一萬元的大餐,他們就會花十萬元吃一頓飯,表現出更優越的樣子,以求自我撫慰。
這類的比較沒有盡頭,假如別人上傳十萬元大餐的照片,你就要吃二十萬元。
假如別人上傳平價精品包的照片,你就要買名牌包;別人上傳名牌包的照片,你就要買限量版名牌包。
不斷為他人消費的行為,對自己毫無助益。這種態度只會把自己推向貧窮,絕對不會讓你變得富有。
嚮往藝人的世界,效仿藝人的行為,也是同樣的脈絡。替藝人操心、模仿藝人的華麗打扮,為他人消費的人都不能成為富者,那不過是降低自己的身價來提高藝人的身價罷了。
富者們也不是從一開始就事事順利。不斷累積小成功,終究能成就大成功。只要從頭開始,將它們一一實現就行了。
成功沒有什麼大不了,即便是件小事,自始至終完成它,便算是一種成功。
完成某件事的成就感能夠提高自尊。比如說,你可以試著讀完一本書,就算讀到一半覺得無趣,也要耐心看完。
記錄每天要做的事,然後畫掉每一件完成的事。
不要小看這些小成功,完成小事的過程將增加你的自信心。持之以恆,便能提高你的自尊。
這種態度終將讓你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停止與他人比較,不再為他人消費。
誰會買名牌?沒錢的人。他們害怕別人無視自己,故意在別人面前裝得很有錢。
有那種消費傾向,絕對成不了富者。
因為無論你再有錢,總會出現更厲害的比較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