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資管公司貝萊德(BlackRock)旗下產品貝萊德全球基金(BGF)在8/31的股東信中宣布,將於11/7關閉子基金中國靈活股票基金(BGF China Flexible Equity Fund)。這支基金並非貝萊德在中國境內公募的基金產品。中國靈活股票基金成立於2017/10/31,是貝萊德全球基金的一支子基金,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自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是款貝萊德針對歐洲客人推出的中國主題基金產品。
依該基金發布最新月報顯示,基金81.41%的持股部位是投資於中國公司,前十大重倉股為騰訊控股、阿里巴巴、貴州茅台、招商銀行、網易、中國平安、緯穎科技、國電南瑞、海爾智家、寧波銀行。根據貝萊德官網資訊,這個基金2018~2022年投資回報率分別為-19.90%、18.05%、36.96%、-16.67%、-30.46%,2023年至8/31止-8.58%,基金成立以來-30.7%。因為績效太差、投資人虧錢、缺乏新投資者的興趣,若繼續以目前規模管理該基金將導致更高的投資成本,貝萊德決定將該基金進行清算解散。
在中國境內,貝萊德兩大主體分別是貝萊德基金和貝萊德建信理財,而這兩家公司已發行十二檔貝萊德系列基金產品,但無一例外全部呈現虧損。要知道貝萊德可是華爾街資管之王,其管理的資產規模超過8.5兆美元。按理說身為全球最大的投資管理公司,有人才優勢、有資金優勢、有訊息優勢,不應該是全軍覆沒哭著離場這樣的結果,仔細推敲反覆琢磨根本原因有下列二點:
上市像吃唐僧肉 做假掛牌細籌謀
第一,2023/2/17中國股票市場證券發行開始歷史性改革,即全面註冊制正式實施。中國幾億股民沒有經歷過還以為這是一件天大的利好,殊不知註冊制改革是底層邏輯的根本改變,其影響是既深且遠。過往,中國企業在IPO時是「審批制」,亦即股票發行的指標和額度,由地方或行業主管部門推薦企業來確定。可以想像只要有行政干預,就為權力尋租、錢權交易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即便如此,也不過就每年幾十家上百家的新供給量進入股票市場。但改成註冊制後,監管部門僅是負責審查提出IPO公司所提交資料的正確性與完整性以及是否符合信息披露義務,不再有權力禁止證券發行,至於發行公司質量,如何那就是股民須自做功課自行判斷自求多福。
審批制改變的真正影響在於,除非供給與需求的經濟學模型在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資本市場─股市無效,不然可預想到的畫面,當全面鬆綁股票上市審查改為註冊制後,中國境內外上市的股票數量將鋪天蓋地排山倒海的增加,除非上證指數改變編制方式,不然十年後可能連3000點都沒有(從2007/2/16上證指數首次突破3000點至今過去了15年,指數仍然在3000點上下徘徊)。
增發減持鈔票有 接手散戶把淚流
第二,不管是上交所60與深交所00的「主板」,還是深交所的300「創業板」,又或是上交所的688「科創板」,抑或是北交所的8或543「北新板」,抑或是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的43「新三板」…依照筆者先前在中國近十年證券從業經歷,不論是掛在哪個交易所的哪個板,是超大型企業還是微型企業,是傳產公司還是高科技公司,總之只要是中國老闆的掛牌公司,就對其揭露訊息內容一概有懷疑、對其所發布財務數字一概不輕信。因為中國企業主都把「上市掛牌」當成飛黃騰達榮華富貴發家致富的「終極唐僧肉」!真走到了IPO那天,口中都開心地哼著…等了好久終於等到今天,夢了好久終於把夢實現…。
在新制掛牌下的公司,若半數是魑魅魍魎坑蒙拐騙歪瓜裂棗的假設比率可能都過於樂觀了,筆者認為新制的掛牌公司可能95%都不能碰,誰買誰倒楣。就像4/10第一批符合新制掛牌的十家公司至今平均跌幅45%(四個月)。最終中國數億股民會搞懂,數千上萬甚至數萬家掛牌公司裡,僅有那1%~3%公司具有投資價值,而這些公司極可能會因為被全部資金追捧而享有較高的估值。
最終結論就兩句話,A股制度不科學,誰來都得脫層皮,上市動機不單純,掛牌就為割韭菜。細思極恐,長遠來看遠離A股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