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做交易的時候,無時無刻都在看盤,各種方法都想學,各種策略都想要執行,好像錯過了任何一個,都是巨大的損失。但隨著交易經驗增加,該走的彎路走過了,該踩的坑,該拆的雷,該撞的牆都體驗過了,自然對盤勢跟自身個性有所了解,開始知道如何正確有效率的發力,別人看起來是游刃有餘又摸不著頭緒,但這才是交易經驗的價值。
時時清零 適時做出選擇
如果在學習交易的路上,只想學習最後端的下單原因,而忽略了整個盤勢、產品間的交互關係,以及各式規則,所連帶影響的判斷邏輯,那可說是本末倒置了。在交易上,自我認知是非常重要的,一個交易者一定不能忘記時時清零的重要性,適時的做出選擇,勇敢承擔結果,這才是交易的常態。
但提到交易的學習,我能理解多數人可能藉由觀察交易者的交易明細,去推測分析,希望能逆向回推可能的交易邏輯與手法。在很早的時期我也是這樣做的,但隨著近幾年與各式各樣的交易新手接觸,我仍需提醒,許多時刻去猜測他人的做法,但若沒有同等的邏輯思考路線與同樣的資訊水平,常常會造成反效果。就像一個邏輯推理的笑話一樣,這笑話是這樣子的:
---------------------------------
有名大學教授剛搬到新家。
教授:「你好,我是一名大學教授,在教邏輯推理,我剛搬到你家旁邊,請多指教。」
鄰居A:「你好你好!邏輯推理…是什麼?」
教授:「嗯…我舉個例子好了,我看到你家後院有個狗屋,所以我推論你有養狗。」
鄰居A:「沒錯。」
教授:「藉由你有養狗的事實,我推論你有一個家。」
鄰居A:「是的。」
教授:「既然你有個家,我猜想你有個老婆。」
鄰居A:「對。」
教授:「因為你有個老婆,所以我可以肯定你是個異性戀。」
鄰居A:「全部正確。哇!原來邏輯推理是這麼厲害的東西啊!」
(過了幾天,鄰居A遇到了鄰居B)
鄰居A:「欸,我跟剛搬來的那個人聊過了。」
鄰居B:「哦?是嗎?他人怎麼樣?」
鄰居A:「他人感覺不錯,是個大學教授,在教邏輯推理。」
鄰居B:「嗯?什麼是邏輯推理啊?」
鄰居A:「讓我舉個例子給你瞧瞧,我問你,你有沒有狗屋?」
鄰居B:「沒有。」
………………
鄰居A:「你是同性戀。」
-----------------------------------
看似很荒謬,但許多時刻人們的邏輯並沒有想像中的好,多數時刻人們的討論只是為了遮掩自身不願面對的缺點或是讓自己心中好過些罷了。我發現很多時候,人們不太懂得詢問正確的問題整理自身脈絡與外在數據,進而無法有效率的找出解決方式。愛因斯坦曾說:「問一個好問題,往往比給人答案還要重要。」好的問題可以引發動機澄清信念,並且找到答案。
明確區分事實與感受
那要如何提出好的問題呢?首先要能明確的區分事實與感受!「事實」代表的是經驗最初的面貌,它有很多面向,透過不同角度的觀察,以描述事件和經驗。「感受」代表個人的感覺和情緒,表達內心所要分享的主觀感受或直覺。以交易資訊為例子,漲了二百點是一個事實,漲了很多是一種感受。認清事實與感受的差別後,如何整理並研究既定事實,進而推論出正確的結論,並克服心中錯誤的感官雜訊,才能成功的使用數據分析在交易中進步。
簡單談談數據分析的分類,主要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分別是描述性分析、診斷性分析、預測性分析和指示性分析。這四種類型的分析在困難度與產出價值性上都有所不同。一開始先練習正確的描述實際狀況,用數據與圖表來讓人們更理解數據,進而將其分類比較,進入診斷分析的領域,這兩者雖都是事後諸葛,但都能幫我們更了解種種事物的大小關係與輕重緩急。對前兩者有夠多理解後,就能依照慣性,去做預測,進而引入好的交易策略,從中賺取利潤。最終若能成為發動者或成為一方之霸,那或許就能利用對規則與慣性的理解去推動市場,進而影響結果吧。
碎唸的說了那麼多,主要是希望不論是在網路上的分享還是定期的文稿,希望看到的朋友們能理解我希望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種觀察數據的習慣與邏輯推理的方式,它不一定只適用於交易,而是用於任何事物的數據解讀與決策決斷,如果認同此方式與理念,再看我的文章與交流,才不會浪費彼此時間,能共同成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