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集團創辦人王健林不光是中國前首富,他還是創造金句大師,一次專訪時張嘴就來,「年輕人要先定一個能達到的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此句話一出即刻炸裂火遍全網。而另外一個經典金句,「清華北大,不如膽大,哈佛耶魯,不如自己敢賭」,也家喻戶曉廣為人知。許多網民在感嘆首富們思維果真與一般人不一樣外,其實也點出鐵錚錚世界運作的真貌。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第二十一條規定,接受國民教育為國民的權利與義務。印象裡台灣九年國民義務教育課程,幾乎是筆者所遇過每個人一起走過歲月之共同經歷。所以可以大膽假設,「社會上普遍大眾的基礎認知體系都差不多」,大家遇事的思維決策框架可能六成至八成都一樣。
至於專業學科或特殊技能的投入程度,是在八成雷同情況往上加,極限值可能也就加個五到十分,若還能超過的人不外乎做到下述兩點,首先是,在「持續閱讀」上比普羅大眾多出萬本以上的積累與內化,次之是,在「不斷嘗試」上比廣大群體多了千八百次的檢討與修正。
扣除在兩點持續耕耘這類異於常人之外,在思維體系本同末異與決策架構如出一轍的廣大同質人群都進入股市後,可能產生不同結果的來源就剩下,天性所致(天賦稟性)與運氣使然(人生際遇)。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什麼股市每隔幾年就會出現異常繁榮之非理性泡沫,以及隨之而來的集體性恐慌導致人踩人瀑布式崩盤。
彼此沒有大不同 投資決策都從眾
統計數字,82%股民的最終結局是虧錢的,倘若前述的假設成立,那六到八成的平凡普通人進入股市後,除天賦與運氣等這些自身不可控之現實面條件外,到底還能做什麼去改變注定悲劇的下場呢?在回答這問題之前,我們反過來想,最終結局是虧錢的82%股民都在做哪些事呢?
1.他們選擇右側交易。
2.他們專注擇時交易。
3.他們熱衷當沖交易。
4.他們總想波段操作。
5.他們想靠過往股價型態去預判未來股價走勢。
6.他們想靠單一或模組式技術指標找出買賣點。
7.他們閱讀報章雜誌網路新聞去嗅出趨勢變化。
8.他們想藉由量價分析去蹭市場大戶時機便宜。
9.他們沉浸於追高殺低遊戲導致本金越玩越小。
10.他們損失厭惡所以深陷往下攤平到斷絕生機。
投資學理論裡重要觀念之一,即衡量證券市場是否有外在效率有兩個指標:價格是否能自由地根據有關資訊而變動以及證券的有關資訊能否充分地披露和均勻地分布,讓每位投資者在同一時間內能得到等量等質的資訊。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會迅速有效地利用一切可能的資訊,所有已知能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都已經反映在股票的價格中,因此股票的分析是無效的。
這駭人聽聞匪夷所思論點是五十年前尤金.法馬(Eugene Fama)提出的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這老兄可是貨真價實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雖然該效率市場假說被股神嘲笑近五十年,但眼看AI大模型量化演算法的實現且威力正透過自我學習而持續強化下,細思極恐背脊發涼寒毛直豎,尤金.法馬的強勢效率市場假說若放在今後的五十年極大概率可能是對的。
虧錢之舉全都中 頓悟想通魚躍龍
投資學中另外一個重量級觀念,即透過對一家企業基本財報數據的閱讀、研究與分析,去找出與市場當前均值相較之下,有著較高股息收益率、較低本益比(P/E,股價÷每股淨利潤)和較低市淨率(P/B,股價÷每股淨資產),也就是班傑明.葛拉漢和大衛.多德所提出價值投資理論。
班傑明.葛拉漢可是證券分析之父,也是股神華倫巴菲特的授業恩師。葛拉漢在1934年所出版《有價證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一書至今快九十年,價值投資在近百年裡一直是股市少林正宗的地位。現實面是在這訊息已經能夠秒傳全網的年代,一位聰明好學刻苦耐勞踏實勤奮的投資人,基本已經不太可能在企業基本資訊時間差幾乎消失殆盡的時代裡,想靠挖掘出鮮為人知隱藏價值之被嚴重低估標的去賺取超額利潤,該期望可能有點不切實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