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往往在失去健康後,才悔恨當初沒有積極防範,或建立起良好的生活型態,與其疾病上身後感到倉皇無措,倒不如將被動的治療,化為主動的預防。有些癌症早期很難發現,但多少還是有「因果」關係,而生活或飲食的型態應該占了大半因素,如果能事先防範,或提早警覺,往往可以避免嚴重的病情發生。「預防重於治療」人人皆知,但治療通常是等到疾病發生後的補救工作;預防,卻可以盡量避免或延緩疾病發生。為健康事先做好規劃,舉凡飲食、運動、日常生活作息、保健食品的使用等,都不能馬虎。「三高」是現代文明的代謝症候群疾病,指的是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三酸甘油脂及膽固醇數值過高),根據衛生署統計,國人十大死因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的死亡率高達近4成,亦有調查指出,國內約有半數40歲以上的成年人,飽受三高之苦。根據2007年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新版台灣地區民眾的代謝症候群的定義中提到,醫師對於代謝症候群臨床的診斷標準,包括有腹部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80cm;血壓:收縮壓(高壓)≧130mm/Hg;舒張壓(低壓)≧85mm/H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膽固醇)過低:男性<40mg/dl;女性<50mg/dl;三酸甘油脂≧150mg/dl;空腹血糖值≧100mg/dl,若上述5項達到3項以上,就屬於代謝症候群患者。快節奏的生活壓力,往往讓現代人難以喘息,工作時拚了勁,休閒時也無法全然放鬆,再加上飲食無規律,有時白天忙得沒時間吃,一到晚上又為了應酬,各種高油、高脂的食物照單全收,脂肪與膽固醇很容易就在體內醞釀,成為「三高」的導火線。老中青族群的預防保健如果以年輕的30歲、中年的45歲及老年的60歲的健康分為三種族群,該如何做到預防保健?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表示,30歲族群的人,尤其是女性,常會因為維持身材少吃,常吃油炸及燒烤食物,常喝飲料及吃精緻點心,愛吃宵夜、吃太快、運動量少、熬夜生活無規律、打電腦時間過久等惡習,因此容易出現營養不均衡、缺乏微量營養素,吃進過多反式脂肪酸或不飽和脂肪酸,容易埋藏心血管疾病的因子,熬夜容易產生免疫力下降、自律神經失調,電玩打太久容易腰痠背痛、眼睛疲勞等。建議可補充攝取綜合維他命增強免疫、維他命B群幫助糖類代謝,攝取青花菜、蘋果、奇異果等富含抗氧化的蔬果,以及對眼睛好的維生素A、胡蘿蔔素、葉黃素等。李婉萍認為,45歲的中年族群,則比較容易出現憋尿憋便、壓力過大、喝酒應酬多、晚餐過晚食用等狀況,容易出現尿酸高、有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高血壓等問題,這個族群正處於為家庭事業打拚的年紀,容易出現慢性疲勞症候群,李婉萍建議不妨適量補充維他命B群,有助酒精代謝,另外,魚油、GABA等也有助降低三酸甘油脂。邁入老年的60歲族群,身體的各項器官已漸漸退化,容易出現牙周病、口味較重,或太常爬山等運動量過多的狀況,對關節易成傷害,這個年紀亦容易有尿酸過高的問題,李婉萍提醒,應補充足夠的水分,才有利於尿酸控制,或者也可攝取懈皮素類的抗氧化物,這在蘋果、櫻桃、藍莓、蔓越莓、洋蔥、甜椒、萵苣、地瓜葉、小白菜等內皆有。「一天開始最重要的早餐不能省,更別想利用早餐減肥」,李婉萍建議,早上匆忙上班之際,可以選擇御飯糰搭配豆漿或牛奶,或者以麥片搭配豆漿(牛奶或優酪乳)與亞麻仁粉(降膽固醇),以增加好膽固醇的數量。至於乳酪、起司等高油脂類的加工食品,建議每天一片即可。保健食品 你吃對了嗎?保健食品市場的商機很大,就在於人人都想「輕鬆」擁有健康,不過,許多人對於保健食品有迷思,以為保健食品具有治療作用,「知道為了什麼吃?」「有無效果?」無論服用何種保健食品,最終都得回歸李婉萍說,這才是服用正確的觀念。市售保健食品種類繁多,許多人不了解保健食品的機轉,就照單全收,李婉萍舉例,有些人吃魚油想降膽固醇,其實魚油並沒有這個作用,主要是針對降低三酸甘油脂有幫助;目前當紅炸子雞的葡萄糖胺液,骨鬆患者也視之為珍寶,事實上其實僅對退化性關節炎有症狀改善之效,無法治療骨鬆、增進骨質密度。另外,有些女性常會反覆發作泌尿道炎,食用蔓越莓有助減少發作頻率,但無法根治。所有的保健食品其實都只是「輔佐」,不可能增強效能到無限大,李婉萍強調,「回歸生活習慣、飲食、運動三方面,良好生活型態的實踐才是最重要的」,舉例而言,如果三酸甘油脂過高,即便按時服用魚油,卻仍每天大魚大肉,即便魚油再有效果,發揮的效用也相當有限。若是有脂肪肝,明顯是因為過胖造成,醫師就會建議最好的方式是「減重」,如果發生在瘦子身上,就可能不是食過油,有可能是因為喝酒、又不愛吃青菜所導致,必須分析飲食型態,才研擬解決對策,也就是說,每個人罹患疾病的原因也許不盡相同,李婉萍建議,要想先暸解身體出了什麼狀況,最好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找出病因,才能提早預防,若要服用保健食品,建議應諮詢藥師,如果不適症狀無法獲得改善,就應該看醫生進一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