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開始,我就是個小小球迷,尤其喜歡棒球,守著小小電視,從少棒看到成棒,當時的棒球運動真的很夯,世界盃的比賽,台灣「三冠王」手到擒來輕而易舉。職棒成軍後更是球迷之福,可以到球場親身體驗,當時身為大學生的我幾乎是場場報到,猶記得當時只要憑學生證就可以換得外野區的入場票,雖往往得提早3、4個小時去排隊也總是樂此不疲。
但隨著比賽成績的不再出類拔萃、職棒簽賭案的波及,看棒球的人口也日漸減少,看球總少了點興致,令人不禁懷念起當年「世界第一」的風光時代。
因此,當聽到遠赴加拿大參加IBAF世界青棒錦標賽的中華隊奪冠的消息,真是興奮不已,此舉可是拿下暌違27年的世青賽冠軍。上回中華隊在IBAF青棒賽奪冠,已經是1983年的事情了,遙想27年前的熱情對照此時,這個冠軍真是得來不易。
除了久違的青棒世界第一,台灣女子高球好手曾雅妮,也在日前拿下英國公開賽冠軍,贏得40萬8714美元獎金。
世界第一實屬不易,其實,在台灣有很多早已經是世界級的企業,他們默默地耕耘,力拚世界勁敵。尤其在中國崛起的時候,誰能掌握13億內需市場的中國,就是掌握全球最大市場,從台灣走向中國、走向世界。本期特別企畫「邁向世界第一」,專訪布局兩岸已久的威剛、研華、特力及美兆,不論是科技業者或是傳統業者,或新興產業,他們都已準備好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
未來大盤走勢如何,各家看法不同,但在行情來的時候,抓準趨勢、找對買賣點就是贏家,本期封面故事「大賺政策受惠股」,即是掌握第3季正處於新舊預算交替期,一方面要消化舊預算、另一方面編列新預算所帶來的商機,因此衍生所謂的「政策補貼受惠股」,再從上半年財報表現看來,這類「補貼概念股」都有不錯的表現,本期《理財周刊》特別從數位機上盒(STB)、生技以及綠能等個股技術面與接單能力交叉篩選出多檔下半年仍具爆發潛力個股,供投資參考。
10歲的《理財周刊》,將從8月份的這一期開始,做了開「封」的改變,在零售點販售的《理財周刊》將不再封膠膜,並將台股和理財的內容做了雙封面的區隔,期許這樣的改變能讓更多的讀者看到《理財周刊》的用心,也期待讀者朋友能給我們寶貴的意見,對於這樣的改變,你給我們打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