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世界最大市值的公司是微軟(MSFT)約3.12兆美元,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曾連續十三年(1995-2007年)蟬聯世界首富,之後又多次重回榜首位置,其實精品巨頭LVMH集團的貝爾納.阿爾諾(Bernard Arnault)、電商亞馬遜(AMZN)的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特斯拉(TSLA)與SpaceX的伊隆.馬斯克(Elon Musk)、Facebook(現Meta Platforms)的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等人,原本根本沒有機會可以挑戰蓋茲的首富寶座。
1986年微軟剛上市時,蓋茲仍持有45%股份,若以最新市值計算,這股份價值高達1.4兆美元,2023年底SEC數據顯示,蓋茲在微軟股份僅剩下1.39%約434億美元市值,而該數字僅占他1400億財富的三成多一點。
千金難買早知道 股市的錢總在飄
1995 年蓋茲第一次當上首富,那時他擁有129億美元資產全都是來自微軟的持股價值,1994年蓋茲聘請原在普特南投資公司(Putnam Investments)當基金經理的邁克爾.拉森當自己的投資顧問,幫著蓋茲管理瀑布投資(Cascade Investment)和兩個慈善基金會,蓋茲當前1400億身家中的八成是由拉爾森管理。
拉爾森職業生涯中鮮少接受採訪,他主要的投資策略是多角化來平衡微軟股票的震盪,瀑布投資從未公開披露績效,據推測自1995年至2015年間,拉爾森的複合年化報酬率約為11%左右。而基金會每年的投資回報率約為8.6%,高於標普500指數過去二十年的7.5%年平均收益。
如果比爾.蓋茲沒有策略性減持的微軟股份由45%直降為1%,如果三十年前蓋茲不請所謂理財高手做多元化投資組合,現在會是什麼結果呢?
大部分會創辦公司都是源自於想要滿足需求,又或是嘗試去解決客戶痛點,價值投資源自於尋找勝率是二分之一,但賠率是一賠三即標錯賠率的賭局,一個正常的投資人其實前述兩點都做不到的。
正常來說,看準風口、踩對趨勢去創辦,做好、做強、做大一家公司,推上市後妥善做好市值管理,這個付出的收益回報是遠高於「專業投資」,君不見每年都有的世界富豪排行榜,過去二、三十年來前十名中,僅有股神華倫.巴菲特一人,是靠「投資與經營」長年躋身前十名的,其他人無一例外都是公司創辦人、專業經理人或公司繼承人。
財富連結股票風險極高,輝達(NVDA)黃仁勳手中持有的股票曾經有兩次跌了90%,華倫.巴菲特的旗艦公司波克夏海瑟威(BRK.A)過去五十年股價出現過四次大的回撤,分別是1973-1975年回撤59%、1987年回撤37%、1998-2000年回撤49%、2008-2009年回撤51%。如果你大部分財富就在股票上,但是財富隨著股價蒸發了50%~90%,你該怎麼辦?
恐懼極端才有寶 想要鈔票憑膽抱
反過來想,如果你持有的股票快速上漲一至十倍,你能否拿得住?股市風險最主要的原因,是這個系統由人的貪婪與恐懼所主導,情緒起伏已經規律到真讓人覺得有一隻看不見的手,股市每隔幾年就一定會出現一次「百年不遇」大危機似乎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每每系統(股市)大崩潰出現之時,是絕大部分平凡人投資理財的災難源頭,但卻又會為小部分平凡人創造出一些真正投資的機會,最終讀者會發現,身為一個平凡人,你一生中賺的最多投資(甚至是投機)的錢,都是在股市崩潰的時候出現,只是當時你並不知道。
而炒股的最高境界就是1964年19美元買入波克夏海瑟威BRK.A(巴菲特最早在1962年買波克夏的時候是7.5美元一股,到1964年他100%控制波克夏時股價是19美元),然後持股不動,目前最新股價634,440美元一股,持股六十年漲幅達三萬三千多倍,這不是投機、不是炒股、不是投資,是巴菲特口中的「永不賣出」,即隨著企業繁榮而受惠,地球上做得到這點的人連鳳毛麟角寥若辰星都不足以形容了。
過去五十年的PC時代與互聯網時代,最核心的動作是CPU編寫程式設計,而第四次工業革命引爆者認為AI時代下,面向GPU的技術開發才是重中之重,黃仁勳給出一個堅定的信號:「加速計算到達了臨界點,通用計算已經過時了」。
這一次的趨勢式財富重分配非常公平,在起跑線上99%的人都不懂生成式AI,所以拚的是對將來畫面仍是一片朦朧之時就敢賭下去的膽識,賭贏就是清場式遙遙領先,而一如既往後知後覺沒膽量的人就只會說句:早知道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