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老都更重建如同在和大地震賽跑,老舊房屋的不安全是在於早期設計法規與施工品質不夠完善,結構分析程式計算工具也比較不足,甚至於有些是用手計算的,不僅耐震程度不合現行規範,其結構韌性不足難以抵抗強烈的地震搖晃,當超出建築物可以忍受的範圍時,房子就會倒塌。
土壤液化+盆地效應 老舊不安全建築和大地震賽跑
隨著時間推移,台灣老舊房屋比例不斷在攀升,早期大多數的房子都是低矮建築設計,也沒有規劃耐震強中弱的設計,全台灣的建築抵抗地震力都相同,房子只要「堪住」就好,之後才開始有區分強、中、弱震區做規劃設計,因此老舊房屋普遍抗災抗震能力不足,也缺乏完善的消防安全設施。尤其台北盆地內的老舊建築,受土壤液化及盆地效應影響,地震力被放大,原本就不安全的老舊建築更容易造成倒塌。
許多人有錯誤觀念,認為自己的房子當年撐過了921地震,就代表一定堅固沒問題,這其實是不對的!因為921地震時,震央最大地震力為980gel,經查看各地觀測站數據顯示,桃園地區大多數地震力為50-80gel,最大到90gel,而台北地區距離震央較遠,原則上地震力應該會減弱,卻因為受到盆地效應影響,大多數地震力為70-100gel,最大有高達到138gel。
危老都更重建 目標就是不再二次重建
從另一方面來看,這兩個地區所受最大地震力並不及震央的兩成,因此不能以建築挺過921地震都相安無事來相提並論,若是相同地震力發生在北部地區,那後果則不堪設想。
另外在土壤液化的部分,921地震之前,並沒有針對這個部分的相關法規規範,所以現在的老舊建築,若是位於土壤液化區域的話,當地震來襲時是相對更加危險的。加上混凝土也有使用年限,會受到風化和脆化等影響,造成建築物抗壓抗震能力逐漸下降。因此,老舊不安全的建築更應加速進行危老都更重建,建造更安全的建築,才能免於地震的恐慌。
發哥(戴雲發)強調,與其說地震造成人員傷亡,倒不如說,不安全的建築才是造成人員傷亡最主要的因素。既然無法避免地震的發生,重建後的建築不只是將老舊建築翻新而已,有了重新建造的機會,更應朝向不再二次重建的目標,重視房子的結構安全品質。
安全建築 設計與施工品質應同時兼具
然而,不僅僅是居住在危險老舊建築物的民眾應該積極參與,在地震帶台灣的大家都應該共同來關心建築物是否安全的議題。
消費者在選購房屋時,也不應只看宣傳、銷售式的賣點,安全建築是設計與施工都應同時兼具,常用的廣告用語像是「全棟鋼骨」、「全棟鋼石」、「國際大師建造」等,其實就花了很多的建築預算,但這些對於建築本身的安全及施工品質仍是沒有直接幫助的,希望消費者在買房時應重視建築設計及施工品質,才是對建築安全最實質且重要的。
創新系統化施工方式 落實建築安全品質透明化
為了確保施工品質能確實做到,現今鋼筋工程已有更安全、更好,且優化傳統RC、傳統SRC工法的方式解決傳統施工無法控管品質的困擾,透過創新系統化的施工方式,不僅可以將施工品質確實做到,積極落實建築安全品質透明化執行,從源頭就將建築蓋好,工地現場也可舉辦觀摩會公開施工品質給一般民眾檢視,讓消費者在買房時真正買得安心、住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