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際醫療服務將以國際醫療、觀光醫療為兩大發展重點,針對此一發展我們專訪衛生署醫事處石崇良處長,帶我們進一步了解未來的醫療產業發展。以往我們可能習慣買日常生活用品會到Shopping Mall一次購足需求,但你可曾想過?在一家大型醫療Mall裡,利用1天甚至半天時間進行健檢,或是利用長假進行醫學美容及微整形手術,順帶還有旅遊醫療中心,可以邊玩邊做全身健康檢查,這個夢想中的藍圖已經逐漸成形,預計2年後就可以正式開幕。日前馬英九總統在「2010年台北國際醫療展覽會」上提到,35年前他膝蓋半月形軟骨撕裂動手術,開刀將軟骨修復後再縫合,可能需要花上半天手術時間,但隨著台灣醫療手術進步,類似手術現在可能只需要幾十分鐘即可完成,由此可見台灣醫療手術及醫療儀器都已是日益創新。根據美國財務規劃協會(FPA)期刊報導,2006年共有50萬名美國人前往印度、泰國、新加坡等亞洲國家進行整形及膝關節置換等手術治療;看準此龐大醫療商機,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均積極擬具發展策略,大力推展觀光醫療產業,現在,我們的政府機關也醞釀支持民間機構搶攻這塊商機大餅,但試問台灣優勢為何?對此衛生署醫事處處長石崇良表示,有鑑於台灣現代儀器已經可以有一種純粹醫療(看不懂),看到馬來西亞等亞洲國家的發展,可供作台灣推動醫療服務產業發展的借鏡。醫療觀光產業 亞洲多國搶食隨著經濟起飛,國民所得收入增加,亞洲各國醫療服務需求也與日俱增,尤其看準中國大陸人口眾多的龐大商機,也讓「醫療國際服務化」旗艦計畫在2007年7月正式經過行政院核准推動,2010年6月18日核定執行。石崇良表示,醫療技術是台灣的強項,在國際上頗負盛名,例如肝臟移植台灣的成功率是全世界最高,許多國際病患來台治療,另外微整形手術精確,以前膽囊切除必須開刀取出,現今的醫療技術只需用內視鏡手術即可達到修復目的,而且不會留下傷口,也讓許多國外醫師專程來台學習。再者,價格相較國外也便宜很多,例如許多醫院會做攝護腺刮除術,價格僅有美國的1/4,因此很多在美華人選擇回台進行手術,費用普遍也較歐、美、日等先進國家低廉,甚至較新加坡、泰國及馬來西亞為低(如心臟導管CABG、膝關節及髖關節置換等),因此,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家克魯曼公開稱讚台灣健康保險制度是全球最好的。因為台灣醫療技術高超,西醫臨床醫學和設備舉世頂尖,醫生素質也相當整齊,整體水準並不亞於歐美先進國家,當然有絕佳的競爭力,因此,政府以具體措施輔助業者全力推動,企圖搶食觀光醫療市場大餅,尤其中國大陸醫療技術水準遠落後台灣許多,搶食中國市場甚至歐美國家醫療這塊大餅,就必須讓他們願意搭機前來醫治,而且順道觀光寶島帶動消費商機。國際醫療、觀光醫療 兩大主軸台灣國際醫療服務將以國際醫療、觀光醫療為兩大發展重點,國際醫療就是以醫療為主軸,指民眾或保險公司為尋求較低成本及較高品質的醫療,以醫療為目的提供跨國的醫療服務,門檻較高,但邊際效益也較高,發展項目以重症、高技術性的醫療為主,如顱顏重建、器官移植、心臟手術及人工生殖等。根據泰國商務部出口促進局統計,以泰國康民醫院為例,2009年醫療收入約新台幣90億元,其中國際病患約有40萬人次(約占全部病患的50%)。至於觀光醫療方面,指民眾以觀光為目的,從事跨國境的旅遊結合健檢、整形等活動,門檻較低,潛在市場龐大,但需搭配整體環境的營造。根據印度工業總會(CII)預估,醫療旅遊產業可望在數年內為印度帶來240億美元商機,觀光醫療不只是帶動醫療服務產業的成長,甚至有機構預期光是這一項服務的相關產值,在2010年全球就可以達到400億美元。「台灣國際醫療的策略就是醫療為主、觀光為輔。」石崇良表示,市場推廣以華人世界為首、亞太及歐美市場為次,在執行面上以民間市場機制驅動,政府促成單點突破,例如成立醫療服務國際化計畫整體規劃小組,並且委託國際傳媒製作台灣醫療特輯,進行整體行銷,並促成異業結盟(如旅遊、飯店、保險等業者)建立產業模式,但在扶持產業創造產值的同時,不忘照顧國人健康。台灣的高醫療水準,對於推動國際醫療具有相對優勢。石崇良表示,政府已於2007年7月通過「醫療服務國際化旗艦計畫」,期藉由推動簡化醫療簽證申請程序、保險合作、行銷推廣、簡化大陸人士來台限制,例如將「健檢美容、保健養生」列為觀光行程可以從事自由活動,或是來台就醫程序等相關措施簡化,將台灣優質醫療行銷於國際,有效掌握全球觀光醫療的龐大商機。 國際醫療專區 2年後一上路「台灣醫療產業周期循環是導入期、成長期、穩定期、衰退期。」石崇良表示,目前台灣醫療產業存在價格壓縮現象,導致醫療院所銳減,高峰時期全台有900家醫院,現在只剩下505家醫院,因此,如何提升產業榮景必須以「拉長尾」動作。創造多少產值是業者的事,政府功能是要創新,引進新的科技及不同服務模式,帶領產業進入成長期就必須導入新的商業模式,台灣醫療專區是要創造新氣象,希望藉此帶動醫療產業活力,突破醫療產業的瓶頸。衛生署日前邀集相關業者實地勘察後,石崇良表示,衛生署「台灣醫療服務國際化行動計畫」中,雖然目前經過評估桃園航空城是現成地,可以快速動工。但推動國際醫療專區計畫的實施地點應不限於一地,在條件許可下,也可考量在中南部設置,國際醫療專區選址條件只要面積有達到6公頃以上,交通鄰近機場及港埠等,位處鄰近觀光景點,或是所處地域的醫療資源適當,無過剩或匱乏情況等,都可以提出招標。招商模式有BOT或OT兩種模式,可選擇政府提供土地招商,土地給與優稅免期;另一種是民間業者提供土地並自行規劃,年底前進行招商,預計明(2011)年開始動工興建, 2年後國際醫療專區就會如期營運。「醫療市場是走管制式計畫經濟市場,不是自由市場,是有管制的,有所謂醫院設立及擴充許可管理辦法,有醫療網計畫,來管制各地區醫院及病床設立,其目的在於醫療資源不能過剩,必須平衡分布均勻。」石崇良表示,國際醫療專區就類似港口,裡面有機場、商場、飯店、醫療機構,外籍人士及僑胞一出機場,就可到醫療專區健檢、植牙、醫學美容。這港口可以有很多醫療強項的區塊,希望達到整體規劃的健康城藍圖,一旦完成,預期2年內可以達到200億元的商機,因此,觀光醫療市場能為觀光和醫療兩大領域的業者帶來商機,未來遠景更是光明而無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