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打擊炒房價的短線投資客,政府擬課重稅,唯央行總裁彭淮南在11月底表示,2011年不會有資產泡沫的問題,則為國內房市打了一劑強心針。今(2010)年即將結束,但卻有兩則新聞很震撼人心。第一則是房地產投資名人「劉媽媽」兒子以2.82餘億元標下台北市豪宅「宏盛帝寶」內的一戶法拍屋,另一則是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全台今年月薪不足2萬元的人數高達104萬人,比起金融海嘯前多出20萬人。「宏盛帝寶」名列亞洲10大豪宅之一,其首件法拍屋標售備受矚目,結果由「劉媽媽」(劉月釵)投資集團的俞昌哲得標,總坪數164.9坪(含4個車位),得標總價為2.82餘億元,平均每坪單價206萬餘元,創下台北市法拍屋單坪最高價。帝寶200萬元成交價 曇花一現信義房屋企研室主任蘇啟榮表示,帝寶之前的行情「都是用喊的」,實際成交行情都在保密中,而該法拍屋是帝寶第一次公開的成交價,每坪破「200萬元」以上獲得證實。不過,好景不常,該案備受各方討論,壓力過大,加上政府針對市場上「三黃一劉」之類的炒房投資客,擬祭出「暴利稅」,且被鎖定為課徵的標靶,最後急轉直下,以「棄標」收場。如果以每坪206萬元計,全台月薪不足2萬元的104萬人要不吃不喝8.6年,才能買到一坪,而如果以得標價的2.82億元計,這些人恐怕要1175年才買得到,得投胎好幾世人,才能奢望「豪宅夢」。由此對照,難怪台北市的高房價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而贊成抽豪宅稅的大有人在;不過,豪宅稅點子一出,部分營建業者反而鼓掌,因為有錢人不怕被貼標籤,且恨不得被貼標籤,因為買進者將來賣出,絕對高於買價。以帝寶為例,預售當時碰到房市低谷,每坪成交價約只有80~90萬元,而後來入住者,若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還有100~120多萬元計,每坪至少增值20~40萬元,而政府在丟出「豪宅稅」議題迄今,若以該戶法拍屋的206萬餘元計,每坪則有倍數漲幅,呈現「愈打愈紅」的怪現象。一手給糖 一手拿鞭如今,入住帝寶更已成「身分、地位」的象徵,如2009年7月頂新集團「康師傅」魏家四兄弟回台投資,以私人名義花13億元買下9戶帝寶豪宅;另今年4月也傳出連戰夫婦買下兩戶,共計260坪,房仲業粗估,市價約在4.7億元左右。對應台北市的高房價位居10大民怨之首,政府為了解除民怨,一邊端出2000億元的青年購屋貸款,鼓勵自住者進場,一邊則在五都市長選舉過後,再談豪宅稅及暴利稅,此舉被房仲業者解讀是「一手給糖果,一手拿鞭子。」面對高房價的民怨,政府打不打房都動輒得咎,日前媒體放出政府擬針對「持有房地產不滿1年就移轉」的投資客,就實際成交價課徵30%「暴利稅」的風向球,而當大家談論著30%太高時,財政部官員順風解釋,30%還不是很確定,近期則是出現10%的課徵標準,好像接受的聲浪就高一些。而「還好不是30%」的感覺,好像民眾就要謝天謝地般,感激政府不是「苛稅」猛於虎,至於背後的「政策」之草率與否,就沒人追究。針對台灣「高房價」,一直是台北市精華區如大安區、信義區、中正區、中山區大直等,就如南部高雄有些房地產業者表示,以前高雄房價與台北市並駕齊驅,但這10年來,高雄房價只有台北市的1/5不到,而如果以高雄美術館區的豪宅,每坪20~30萬元來對應「宏盛帝寶」,則只有1/10強。勞師動眾 稅收增加有限台北市高房價是結構性問題,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教授莊孟翰表示,一是供需失衡,可建大街廓面積少,二是房屋稅係以房屋評定現值課徵,而非實際成交價格。莊孟翰說,房屋稅=「房屋評定現值」(地方政府檢討)×「稅率」(中央政府制定,修法時要經立法院通過);而「房屋評定現值」是標準價格×面積(≠市價、工程造價);標準價格則是核定單價×(1-折舊年數×折舊率)×街路等級調整率;而核定單價又是標準單價×1±各項加減項之加減率±樓層高度之超高(偏低)率。過去房屋稅偏低的問題即出在標準單價,就台北市之情況而言,依營造公會每坪之造價,10層樓RC結構的造價,已經28年未調整,亦即仍以一平方公尺4580元(一坪15141元)為基準,但現在一坪卻要108,760元,相差7.1倍,如果地方政府調整「稅基」,則由一坪15141元,「逐年」調整至108760元,雖然要花上好多年,唯調整空間卻很大。依據台北市政府的調查,目前經評估列為「豪宅稅」的區域,以大安、信義、中正、中山、內湖及士林等區,共370棟,合計9850戶,但這些「豪宅」之實際位置在哪?並未公布;比較明確的增稅方式則是在房屋稅計算公式中加成「地段率」,以增加應納稅額,加成範圍為1.2~2.8倍。莊孟翰認為,課徵「豪宅稅」,因「豪宅」定義一直未定,而依據台北市稅捐處的預估,課徵後預估房屋稅可增加3億元,而其他房屋相關稅負可增加7億元;稅額增加不多,卻要勞師動眾,大費周章,根本就是「放大捉小」,及「大人做小事也做不好」。暴利稅課成交價或資本利得至於「暴利稅」是要針對成交價,還是資本利得?眾說紛紜。莊孟翰表示,由於實際成交價格沒辦法透明,他認為,宜實施「雙軌制」,也就是針對國內的購屋者,按現行課稅制度,至於擔心境外資金(陸資)進來炒房,則可就資本利得課特別稅。中信房屋特約地政士柯玉秋另表示,目前我國針對房地產課稅的項目以房屋與土地兩大方向為主。房屋稅區分住家用、營業用、非住家非營業用三種,課稅以房屋評定現值為其依據。目前房屋評定現值的檢討時間為3年一次,未來可能限縮為1年一次。若將房屋評定現值調高來因應所謂的豪宅稅,其優點有二:一為政府每年課徵房屋稅收變高,二是未來交易所得也會增加,但對於真正豪宅物件的持有人,想因此來阻擋房價及購屋的意願,將難如預期。縮短房屋評定現值檢討時間待修法,時間較難掌控,若以交易所得稅固定百分比加以調整,因無需修法,由行政院核定即可,在時效上相對快速,就去年的29%預定調為今年的37%便是一個實例(見前頁舉例)。評定現值若調高 波及一般人土地部分,為土地增值稅和地價稅二種。土增稅依公告現值認定,現調整時間為1年一次,未來政府傾向機動調整不限1年一次。地價稅則依公告地價認定,目前調整時間為3年一次,政府未來不排除更為1年一次,此措施對於長期持有者將會是一種傷害,因為無法管制到短線操作的投機客。無論是公告現值或公告地價的調整皆需修法,時間將難掌握。太平洋房屋副總經理李珠華也表示,目前政府的房屋政策有三,第一是協助自住首購型或租屋者,第二是打壓投資客,第三則是加強國家經濟競爭力,尤其ECFA簽訂生效後,帶動土地、店面、商辦等商用不動產市場交易熱絡。針對打壓投資客,李珠華表示,房屋評定現值擬提高至1.2~2.8倍,但因此舉影響所增加之房屋稅金額,相對於房屋本身的市價而言,僅占一小部分,對有錢人而言,影響不大,僅為增加房屋稅成本,但對於一般受薪家庭,反而會增加家庭支出。假設房屋市價總價是1億元,若房屋評定現值為400萬元(不含土地價格),則住家用房屋稅為400×1.2%(住家用稅率)=4.8萬元,若增為1.2~2.8倍,房屋稅則為5.76~13.44萬元。另以帝寶該法拍屋為例,原有的房屋稅課徵約7.2萬元,若以最高的2.8倍課徵,也僅會至20萬元(7.2萬×2.8=20.16萬元)左右。
#@1@#永慶房屋研展部協理黃增福則就香港政府為防止投資客炒樓,有額外課「印花稅」,其中規定持有不動產半年內轉售者,要額外繳付成交總額15%的印花稅,半年到一年內要繳10%,一年到兩年內要繳5%,由於此一規定,最多可課徵到房屋轉手價的1成半,對房市衝擊不小。今年交易量 恐近3年新高黃增福表示,今年央行兩度宣布調高重貼現率,6月底另針對台北市及新北市特定行政區推出針對性審慎措施後,經過7月份一個月政策醞釀,8月市場交易量開始大幅萎縮,成交件數僅3850件,創下今年新低,不但較7月大幅萎縮24%,更比農曆過年2月的4159件還低;8月份新北市成交件數僅7487件,只比2月6497件好一點,創下今年次低量。不過,8月以後,台北市及新北市9月及10月房市交易量又開始逐月成長,顯示在央行平抑政策過後,市場又開始逐漸回溫。另從全台買賣移轉件數來看,今年1~10月全台買賣移轉件數32.8萬筆,隨著年底購屋旺季來到,今年全年可望挑戰40萬筆大關,有機會創下近3年來新高,交易量逐漸回復到2008年金融海嘯前水準(圖1、2)。黃增福表示,從央行過去幾次管控房市,不外是升息半碼、選擇性信用管制、管控房貸核貸成數及加強查緝房市逃漏稅等措施,多屬溫和漸進方式,不如國外多採取課徵高額房產稅等較為激進手段,另11月底,央行總裁彭淮南表示明(2011)年不會有資產泡沫的問題,更是為年底至明年的國內房市打了一劑強心針。加上明年又將開放陸客來台自由行,經濟將持續成長,雖然政府打房的陰影會存在,但看好明年房價可望持續溫和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