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1991年經濟泡沫崩盤以來,陷入長期經濟低迷已整整20年。這20年的經濟通縮模式,成為近代各國央行引以為鑑的實例,因此印鈔票刺激經濟的這條藥方成為當代顯學。美國從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失業人口增加840萬人,失業率一度攀高到10.2%(圖1),僅1929年的大蕭條可比擬,經濟學家們擔憂美國可能也步入日本「失落10年」的後塵,於是走與日本不同的路成為共識。美國步上 日本失落10年後塵回顧日本「失落10年」的內容:高失業率、房價大幅下跌、復甦停滯、內閣多次改組等特色。自1997年以來,日本物價下跌超過3%,這20年來日本經濟只有0.9%增長(計算物價水平變化後),日本企業傾向把利潤存起來,而非用於研發,且日本央行對抗通縮不積極。而現今美國的情況也大致與日本雷同,例如自2003~2005年底考慮預算和非預算支出,美國國債以每年5000億美元的速度,增加至7.9兆美元,是1980年水準的8.7倍;在2007年,美國國債占其GDP 36.9%,總債務占GDP 65.5%;2008年9月30日,美國國債首次超過10兆美元;2010年6月,美國國債突破13兆美元,短短兩年多就增加了3兆美元。在可預見的未來數季,美國GDP預估僅成長2.5~2.75%;聯準會也預期勞工市場改善將會緩慢,至2013年美國失業率將接近8%,需要4~5年才能將失業率降至5~6%的正常水平。於是聯準會先後實施兩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釋出近2.3兆美元的熱錢,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避免美國陷入通縮危機,於是面對可能推高通膨壓力的QE2,外界批評聲浪不斷;但聯準會主席伯南克在新國會上,並未表示有意在具爭議性的6000億美元購買公債計畫上做出讓步,主要的顧慮在於通貨緊縮風險,物價與薪資穩定下降,對經濟仍然是一種威脅。美裁員案件穩定 形成經濟良性循環美國12月ADP就業人數較11月增加29.7萬人,連續11月成長,且創下2001年有紀錄以來的最大增幅,其中產品生產業增聘2.7萬人,製造業增聘2.3萬人,營建業雖持平,但終結2007年6月以來的連續跌勢,服務業增聘27萬人,連續11月成長。但美國勞工部公布12月就業人數僅增加10.3萬人,低於預估的增加15萬人,關鍵在於其中民間部門就業增加11.3萬人,表示公共部門是裁員狀態,但失業率降至19個月新低的9.4%。由於裁員案件穩定下降,美國大多有工作的成年人信心大增,已不再為可能失去工作而深感擔憂,消費支出因而增加,為經濟增添了動能。至11月止,消費者支出已連續5個月上升,並展開了自2006年以來,最強勁的假日採購季,消費者恢復信心,推升零售銷售成為良性循環。在良性循環中,消費者支出上升,提高公司獲利,繼而促進公司增聘員工,這又帶動了支出與成長。伯南克在為參院預算委員會準備的演講稿中說到:「見到更多證據,顯示能創造動能的消費者與企業支出,已呈現了復甦景象。」事實上,製造業、國際貿易和消費者支出的月度數據表示2010年第4季經濟增長略有加速中。美歐兩樣情 歐債危機問題仍在在美國服務業12月份以4年來最快速度擴張,且企業主連續第3個月增加聘僱人員的利多訊息下,ISM服務業指數一度觸及81.313,為12月1日以來最高水準,升幅達2.5%,為8月以來最大單周升幅。相反的,歐元上周下跌3.6%,為2010年8月13日該周跌幅為4%,之後最大單周跌幅主要是歐債危機繼續蔓延,葡萄牙國內財政問題惡化,國債收益率攀升,借貸成本飆升使該國政府更難通過私人市場為其預算赤字融資,德法兩國正向葡萄牙施壓要求其尋求援助,以阻止信心危機蔓延至最後一道防線的西班牙,歐債危機進一步升級,使得歐元跌破1.3美元關卡,收1.2951美元(圖2);葡萄牙預計1月12日出售2014和2020年債券,西班牙和義大利則預計隔日出售公債;西班牙和比利時,初步估計救助金額可能介於600億至800億歐元之間。儘管多數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葡萄牙申請援助只是時間問題,但葡萄牙政府顯然不認為,葡萄牙1月6日通過了2011年的預算計畫,保證2010年實現降低政府預算赤字至GDP的7.3%的目標,實現2011年債務計畫,最終預算結果將在2月中旬確定。但葡萄牙的銀行業也將在1月和2月面臨再融資需求的高峰期,如果國債收益率繼續攀升,葡萄牙將難以擺脫申請援助的命運;換言之,短期歐元的走勢就在市場對於葡萄牙需不需要申請援助的猜測下繼續波動。通貨膨脹問題 成為新興國家惡夢很明顯的,不管是美國或是歐盟,現階段都仍需要龐大的資金來支撐經濟,超寬鬆貨幣環境恐怕在2011年仍難結束,於是通膨成為新興國家的惡夢。世界糧食計畫署(WFP)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12月全球食品價格創歷史新高,超過2008年從孟加拉到海地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爆發了饑餓引發的騷亂的水平,達到1990年以來最高值,國際糧食價格指數已經連續第6個月上升達214.7點,打破2008年6月創下的213.5點歷史高點,且主要糧食價格仍可能繼續上漲。2010年小麥價格上漲47%,美國玉米飆升超過50%,美國大豆亦大漲34%,糖價和肉價均達其自1990年開始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小麥、稻米、玉米和其它穀物價格也都創下自2008年危機以來的最高水準。印度洋蔥是2009年初的7倍,黑胡椒、豆蔻和薑黃的價格已創歷史新高。倘若物價失控,持續上升的食品價格可能加劇通貨膨脹,貿易保護主義和社會動蕩。聯合國農糧組織估計,2010年全球進口食品的花費高達1.026兆美元,遠高於2009年的8930億美元。供需失衡的趨勢將益發明顯,而開發中國家將面臨人民無糧可吃的威脅。每年加總起來GDP規模高達34兆美元的歐盟、美國、英國與日本等已開發國家,明顯的無法擔綱復甦的火車頭,僅能仰賴以中國大陸為首的新興市場繼續蓬勃發展(圖3)。而台灣因適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的特殊利多,成為人民幣抗升值下的熱錢投資首選,台幣在央行順應局勢下,進入到2字頭常態的階段,台股的資金行情仍方興未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