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加密貨幣風靡全球,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化,最近這個風潮也吹到了社群通訊平台,包括在台灣、日本及泰國擁有極高滲透率的LINE,韓國最大即時通訊軟體Kakao,以及全球通用且跨平台的Telegram,都紛紛推出自家公司的幣種及公鏈,但社群平台掌握了大量用戶的個資訊息,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且法律也尚未制訂完整,若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勢必會延伸出個人隱私的安全性問題,而這也是現在全球政府都在努力克服的問題,也同時是加密貨幣產業要長期發展,首當其衝要面臨的考驗。
LINE和Kakao聯手打造L1區塊鏈《Kaia》 正式上線!
LINE旗下公鏈《Finschia》以及Kakao旗下公鏈《Klaytn》其實早在今年年初就已投票通過,並宣布合併成《Kaia》,直到近期才正式上線,Kaia與以太坊、Cosmos兼容,具備可持續的代幣經濟,標榜是「全球最快速、最高效的EVM區塊鏈」,並主打「低延遲、低Gas費」,能即時完成交易,可幫助平台以嶄新的姿態走進Web3社群的視野。
Kaia希望透過與Kakao、LINE通訊軟體的深度整合,解決Web3在用戶體驗、普及應用方面的挑戰,最終目標是建立一個支持去中心化金融、遊戲、實體資產和基於Web3的通訊軟體應用生態系。
Telegram創辦人被逮捕 凸顯加密貨幣個資及犯罪問題
前陣子Telegram的創辦人Pavel Durov在法國遭到逮捕,因未適當監管擁有9億用戶的Telegram,導致平台涉及洗錢、詐騙共謀、毒品走私及散布戀童癖等內容,其中也包括利用加密貨幣所進行的犯罪活動。
Telegram以其強調隱私和加密通訊而聞名,且常被視為支持自由言論的平台,因此長期被指控為各類犯罪活動的避風港,再加上Pavel Durov俄羅斯的背景,在多年來政府的高壓監控下,讓Telegram的發展理念更崇尚數位自由,進而造成此次事件的發生,更凸顯出加密貨幣去中心化所延伸出的個資隱私及犯罪問題。
加密貨幣去中心化 隱私安全問題怎麼解?
去中心化意味著沒有像政府公權力的執行監管,當個資隱私或詐騙安全問題發生時,執法機構在處理程序上會窒礙難行,無法第一時間阻止事件發生,而公開、透明一直都是區塊鏈的一大特色,不過對於許多在乎個人隱私的用戶來說,反而會造成困擾。因此,市場出現了一種主打「隱私」的加密貨幣。
大部分的加密資產在區塊鏈上運行、交易時,所有人都能在網上看到公開的相關資訊,包括交易與錢包地址。而隱私幣則透過隱形地址、環簽名、零知識證明和環簽交易協定(RingCT)等隱私增強技術,來確保用戶的匿名性。
而許多隱私幣的支持者則認為,金融隱私對於一個長期發展的穩健貨幣來說,是最基本且不可協商的。
隱私幣背後的運作原理
當交易發生時,環簽交易協定會自動產生一個隨機且一次性的「隱形地址」,讓除了交易者的其他人無法追溯,而為了保護其匿名性,會透過「環簽名」來簽署交易,又稱「群體簽名」,由多名用戶共同組成,利用投放多筆區塊鏈過去的真實輸出當作誘餌,藉此來混淆交易者的真實身份,來保護真正交易者的個資。
但由於隱私幣能夠隱藏交易者與交易資訊,這也導致隱私幣被許多不法分子應用於非法活動和詐騙等金融交易,而執法機構將更難識別與追蹤資金的紀錄。因此,大多數政府對隱私幣持不認同態度,許多加密貨幣交易所上市隱私幣時,也採取謹慎態度。
總結來說,凡事都是一體兩面,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更重要的是在未來發展下,如何在兩者間取得一個平衡點,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個人用戶隱私,又能在詐騙、犯罪的活動當下,及時反映處理止損,避免損失繼續擴大,而這也是以太坊共同創辦人Vitalik Buterin一直以來致力於研究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