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地出現極端性的天災,導致農作物歉收、原物料價格飆漲;然而,投資天然資源金融商品卻是可從中獲利的管道,但投資角度應放長線,才能穩健獲利。全球氣候變遷似乎有極端化的趨勢,這個感受可能很多人都有。世界各地的天然災害一個接一個,光是過去一個多月,就有日本大地震、海嘯和後續的核災,美國密西西比河的氾濫,中國東北和東歐的旱災,而我們在新北市的新店竟然能夠看到有破壞力的龍捲風。金融市場也可看天操作當然,天災也影響到了金融市場,過去一年世界各地的寒冷天氣及水旱災造成多項農作物如棉花、咖啡、可可的歉收,在今(2011)年初創歷史或數年來的新高。能夠看準時間點投資在農業大宗商品及其相關金融商品的投資人,過去一年應該收穫可觀。但看天下注,對一般身在台灣的投資人來說可能很危險,那是因為影響大宗商品價格的因素實在太多,除了不可測的天氣因素會影響收成,人為的一窩蜂增產、政府的政策(如俄國去年的小麥出口限制)、國際油價走勢、通貨膨脹的變化,都會造成大宗商品價格大幅逆轉。上周三,美國農業部最新的美國農產供應報告就讓人跌破眼鏡,報告中指出黃豆、玉米至8月底的供應量都要比政府之前的預估要大幅增加。理由是美國農業部認為國際農作物進口需求,包括加拿大、俄國及中國大陸,會因為近期飆漲的國際糧食價格而減少。這份報告出爐之後,由於交易員預估最多會和4月持平而不至於大幅增加,造成農產品期貨價格大跌。 供應無慮 農產期貨大跌在芝加哥交易所的7月小麥期貨上周三大跌5%至每蒲式耳7.59美元,價格繼續下滑至周五的每蒲式耳7.27美元。玉米期貨當日也下跌4.2%至每蒲式耳6.7725美元(見附圖)。上周的農產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下挫,一部分也是因為原油價格下滑,重返一桶100美元以下的關卡,國際美元同時走強,交易商及分析師擔心前一波價格飆漲已造成大宗商品價格的泡沫化,使得許多投資人趕忙獲利了結。比方說,棉花價格跌幅已比年初的高峰逾20%,糖價跌幅也比今年高峰逾40%。所以,農產大宗商品及其他天然原物料還可以投資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投資人心態必須放長線,並且要看的是天然資源的長期供需不平衡的原因。大部分分析師認為即使最近價格回檔,農作物大宗商品的上行趨勢恐怕還是沒變,美國投資銀行分析師就預估如果國際氣候持續不穩定,玉米價格可能會漲到每蒲式耳9~10美元。但晨星研究員高立穎認為,美國是否在近期調整寬鬆的貨幣政策甚至升息,對原物料及大宗商品價格會有決定性影響。她說,過去2年農產品價格的亮麗表現很重要的因素是,通貨膨脹的預期和美國量化寬鬆政策造成的全球資金氾濫。「我們目前已經看到大宗商品價格開始修正,而各國央行也慢慢進入升息階段。未來原物料價格走勢會怎樣現在還不明朗。」高立穎說。期貨基金 投資新選擇蘇黎世瑞萬通博銀行基金經理人Sreejith Banerji說:「以自然資源為標的的基金在過去2年表現亮眼,一部分是因為大宗商品價格在2008年金融海嘯及雷曼兄弟破產事件重挫後持續恢復。」但他說這些基金最主要的推動力還是在於世界供需的不平衡,雖然有新的開發、耕種,但需求卻不斷增加,造成供給持續的吃緊。「世界對農作物的需求在持續增加,」Banerji說。「全球的人口在增長,而人們變得更富裕了,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國家。這意味著人們的飲食習慣在改變。肉品消費在增加,這又代表著做為飼料的穀物需求也在增加。」他也說全球目前的穀物庫存是相當低的,最主要是因為過去一年俄國發生的乾旱、大火,美國部分地區的乾旱,及澳洲的洪水。「也就是說世界對未來天災的糧食緩衝是很小的。」雖然說破壞力強大的天災和糧食不足的問題是誰也不希望發生的,但是精明的投資銀行和基金公司早已看準這個可能的商機。近年台灣就有好幾檔基金,是針對農業資源而投資的。除了先鋒投顧最近引進的瑞萬通博未來資源基金,復華投信去(2010)年開始銷售的復華全球原物料基金,還有2008年成立的元大全球農業商機基金,及德銀遠東投信的德意志DWS Invest全球神農基金等。寶富期貨信託更是打出寶富多元策略期貨基金,以最低10000元的申購金額,就可以感受投資大宗商品期貨的價格變動。天氣期貨說的直接一點,天氣變化影響的不僅是舒適度或行程安排方便與否,還影響賺錢的機會。按照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說法:「全球有1/3的商業運作受天氣情況的直接影響。」當聰明的金融工程師把天氣轉換成可計算的風險,天氣就變成一個可交易的金融商品,而且早在1999年,以取暖度天數(heating degree days 或 HDDs)及製冷度天數(cooling degree days 或 CDDs)為主的天氣期貨就開始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期貨市場掛牌交易。HDDs是以一個基準溫度(比方攝氏18度)為界,在一個月中,每日平均溫度比18度低出的部分相加的數字。相反的,CDDs是以一個月中,每日平均溫度比18度高出的部分相加的數字。美國電力公司(Consolidated Edison Co.) 在1996年7月為了要購買8月份的供電和發電廠Aquila Energy簽下了第1筆天氣期貨合約。當時的約定,如果8月的CDDs加總等於預期的320度或不小於288度,那麼Consolidated Edison就得全額付款沒有折扣。但是如果CDDs的加總小於320度的11~20%(也就是8月天氣比預期的冷很多),那麼Conoslidated Edison就可拿到16000美元的折扣。目前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除了溫度相關期貨,還有降雪、霜凍、颶風及降雨有關的期貨。但這些天氣衍生品目前只有連接到少數地區,包括18個美國城市、6個加拿大城市、9個歐洲城市和2個亞洲城市(都在日本)。使用這些商品的投資客主要是電力及能源公司、保險公司、大型農場,還有對沖基金。另外愈來愈多投資銀行行也聘請天氣專家作為天氣衍生品交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