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底ECFA簽署正要滿一周年,陸客自由行正式上路,成為繼陸客團進團出的另一劑更強效的強心針。但,台灣為什麼需要強心針?年來任何場合談論所謂「後ECFA」時代,或如何提振經濟景氣,滿座大小官員、學者專家莫不慷慨陳辭著意強調陸客來台如何重要、對台灣經濟有多大貢獻、我們應如何善用此一機會;甚至口沫橫飛地指出,當年陸客自由行如何拯救香港經濟的所謂「香港模式」,極有可能在台重演。令人費解的,不僅是陸客自由行與ECFA兩者八竿子也打不上,乃是直接承繼早自2008年開始的陸客團進團出而已,顯然這些官員與學者全不用心,只是人云亦云地湊熱鬧、趕流行。而且,所謂「香港模式」,其實是無比慘痛的一段傷心史,台灣不知何時也落到這樣的地步?1997年,香港租借英國做為殖民地的99年租期屆滿,英國不得不歸還中國,香港經濟迅速自過度繁榮的高峰直線墜落,房地產價格大跌、經濟一蹶不振。為恐高掛香港頭上的「一國兩制」樣板慘然失色,2003年中共乃開放大批陸客前往香港「個人遊」,迄今每年人數已數千萬,讓人口只有700餘萬的香港有如注射強心針,景氣立旺、房價直上雲霄。台灣本非香港,更沒有被殖民國將主權歸還給誰的悲慘命運;台灣經濟較諸香港,產業鏈更綿長、競爭力更強韌,絕沒有大陸崛起立時失去生機的可能。相反的,隨著大陸經濟快速發展,各國中最先攫奪商機、享受最大利基的,反而非台灣莫屬。只是十餘年來,在李、扁兩領導者刻意鎖國、封殺商機的倒行逆施下,企業、資金、人才用腳投票,使台灣汩汩失血,飽受摧殘。2008年開放直航,持續改善兩岸關係,乃至ECFA進一步打開往來通道,更向自由開放的境界邁進,將使台灣的地緣優勢與產業戰力,完全發揮,整個經濟更上層樓。這樣的台灣豈能與1997的香港同日而語?更何賴「香港模式」靠大陸觀光客自由行伸手拯救?官員與學者之有此心態,一個原因是他們不甘痛下決心、努力開發台灣潛力,而懶惰地選擇立刻令人麻醉的鴉片,那管一旦鴉片煙盡只剩下亡國滅種的慘途。另一個可能則是他們眼光極其銳利,已看出台灣經濟下半年可能遭逢厄運,必須及早尋求鴉片麻醉人心。不論何者,都會加速台灣實現「香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