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為農曆壬辰年,生肖年則是龍年。龍年在華人心目中意義特別重大,因為古代傳說龍能飛天鑽地、呼風喚雨,歷代皇帝都以龍作為專用圖騰和稱謂。民間深信只要沾上「龍」邊,就能「魚躍龍門」,進而「龍運大發」。不過在西方文化中,dragon與中國傳統的龍,象徵意義差異甚大,其在基督教中甚至被視為惡魔的象徵;因此最近有人提出把龍的英文翻譯改為「loong」,但尚未得到廣泛認可。然而美國「全球語言監督」機構發布報告表示,自一九九四年以來,國際英語增加詞彙中,中式英語(Chinglish)貢獻了五~二○%,超過其他來源。過去一些搞得老外迷迷糊糊的「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見)」, 如今已經約定俗成。二○一○年風靡網路的ungelivable(不給力),也已在國際上溝通無礙,老外開始覺得「中國製造」的英語很有意思。就連《紐約時報》也對這種現象嘖嘖稱奇。據了解,目前直譯創造網路流行的中國特色英文單字,再經過西方媒體報導的新字已經有二十七個。例如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在形容中國男多女少現象時,將未婚男子「光棍」直接翻譯為「guanggun」;《衛報》則把關係寫成「guanxi」。美國《紐約客》也直接描寫中國新世代出現一群「憤青」fenqing。還有一些中西合璧的合成品,如將Chinese(中國人)與consumer(顧客)合成「Chinsumer」,意思指的就是出國旅遊時展現雄厚敗金能力的中國購物狂;以及被翻譯成「蟻族」的antizen,則是把ant加上izen,用來形容低收入大學畢業生聚居的社會現象。但是像「Heart flower angry open(心花怒放)、「No three no four(不三不四)」、「Fucking goods(干(乾)貨)」,這些太離譜的字句,要被西方社會接納,那是有難度的。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中華文化正對世界文化形成強烈補充。Loong字正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