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活水顧問公司執行長、新人類文明文教基金會祕書、專業書籍導讀人(作家採訪與書評撰述),為華人地區最資深的書評播客學歷:輔仁大學社會心理研究所碩士經歷:行銷業務與教育訓練十年以上經驗網站:http://www.koob.com.tw作者的這段話把金融業與政府的共犯結構說得很清楚:「金融業是這場風暴的元凶,但如果沒有政府的幫忙,風暴不可能發生;而這個政府,花了幾十年的功夫來追求自由放任資本主義的純粹理想。這個理念的做法,在實務方面,基本上就是讓銀行家自己寫自己的規定─或是沒有規定。」在二○○○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商品期貨現代化法案」(Commodity Futures Modernization Act),將CDS與期貨選擇權分開來,簡單說,就是讓CDS可以不受主管機關監管。也就是說沒有人能明確知道風險究竟有多少,與到底散落何處。更令人髮指的,就是居然在一九九九年廢止了「格拉斯─史蒂格法案」。此法案是美國大蕭條時代留下的產物,主要功能是將投資銀行與商業銀行分開,也就是把賭場跟撲滿的業務切開來。好處就是投資銀行就算把錢玩完了,也不會影響一般老百姓的儲蓄與貸款。信評機構的公正性令人懷疑一旦這道防火牆被摧毀,可想而知金融家會憑空產生多少可運用的資源?會如何不顧一切追求更大的利潤??與更恐怖的風險。而話說回來,將賭場與撲滿攪和在一起,等真的出了問題,你說所謂的「政府」能坐視不管、任其倒閉嗎?我們不免可以合理的高度懷疑,這些政治菁英在高舉資本主義的開放大旗背後,收取了多少好處?或根本就是共謀!不僅如此,造成這些瘋狂行為的最有力推手,就是打著公正旗號的信評機構。你沒看錯!理論上以今日信評機構的影響力,其評等報告與任何能左右信評影響力的資料,應受嚴格的規範。可是如果知道信評機構的獲利機制,你會發現信評機構根本就是笑話。過去信評機構的主要客戶是需要他們評等報告而決定投資策略的人,就是銀行及付費訂閱的投資人,可是在一九七○年中,美國證管會認為信評是一個很重要的資訊,要讓大眾都可以自由取得這樣的資料。但是沒有訂閱的收入,信評機構如何生存?於是證管會決定,以後發行債券的公司要付費給信評機構做評等。看出來了嗎?被信評機構打分數的人,居然是信評機構的衣食父母。這也難怪,有將近九成的房貸擔保CDO,居然是AAA的等級(最高等級,風險極低),這些原本無法正常取得貸款的人組成的房貸擔保衍生商品,居然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金融工具!其實作者也不是一味撻伐現代資本主義,更不是絕對的保守主義者,只是透過《大債時代》的分析,讓我們獲得一些根本的思考。首先,什麼是金融市場的根基?信用!信用是金融市場呼吸的空氣,當空氣有毒時,你無處可躲。再者,難道一定得依循美國與英國的路線,才會有經濟的繁榮嗎?最明顯的例子是加拿大,加拿大在謹守風險的策略下,其銀行資本條件維持水準較高,證券化的使用較低。結果就是自二○○四年以來,國民所得平均每年成長一一%,反觀美國只有五%。最後,金錢的本質是什麼?金錢本是努力工作或經商貿易的副產品,不應該是基本存在的理由與目的。當金錢演變成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時,有誰會想要踏踏實實的努力於「實業」?也就是產出實際的產品與服務給社會大眾。當所有人都在賺錢(其實是在「搞錢」),卻沒有人在做事,會變成什麼樣的世界?當貪婪發展到極致時,毀滅亦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