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篇幅會詳細討論市場流動性。可是,大體上來說,價差交易所需要的選擇權流動性,通常要高於裸露賣出選擇權,因為價差交易至少需要由兩邊部位構成,只持有某邊部位,而其餘部位不能順利成交,風險很高。市場流動性能夠確保所有相關部位能夠盡快完成。除此之外,彈性也很重要,如此可以避免價差交易只持有一半部位。某些人透過更積極的方式建構價差交易,這稱為分批進場(legging in)。根據當時的行情走勢,交易者挑選比較有利的價格先建立價差交易的某邊部位,等待行情朝反方向調整時,然後建立剩餘部位。換言之,交易者願意先持有價差交易的一半部位,期待能夠在更有利的價位建立剩餘部位。我們曾經見過這類成功的操作,但是也同樣見過行情發展未必如交易者所預期,迫使價差交易的剩餘部位,必須建立在更不利的價位之上,甚至被迫採用其他履約價格的選擇權。流動性確保兩邊部位盡速完成分批進場的操作方式,某些情況下確實值得嘗試,但並不值得我們毫無保留的推薦。是否決定採用這種進場方式,一大部分取決於交易者的個性。如果你的態度比較積極,或許願意分批建立價差交易。如果決定這麼做,你必須能夠隨時看盤,密切留意價格的變動。而另一個辦法,就是倚賴有經驗的經紀人幫你照顧部位。接下來,我們將討論一些個人投資者操作時可以考慮採用的價差交易策略。空頭吊形交易(short option strangle)是裸露賣出買權與賣權的變形。事實上,這種策略就是裸露賣出履約價格不同,而到期時間相同的買權與賣權。空頭吊形交易通常裸露賣出價外買權,同時裸露賣出價外賣權。如果交易者預期根本資產價格將停留在特定區間內,就可以考慮這種策略。讓我們藉由一個例子來說明。二○○三年十一月,某交易者雖然不確定黃豆價格究竟會漲或會跌,但他認為在三月選擇權到期之前,黃豆價格不太可能上漲或下跌超過特定價位。換言之,他認為,即使黃豆價格上漲,也不太可能上漲超過六美元;同理,黃豆價格即使下跌,也不太可能跌破五.二美元。所以,他決定賣出履約價格六美元的三月黃豆買權,同時賣出履約價格五.二美元的三月黃豆賣權,權利金收入分別為八美分(四百美元)與七.五美分(三七五美元)。當三月選擇權到期時,只要三月份黃豆價格介於六美元與五.二美元之間(換言之,交易者的判斷正確),兩個選擇權都到期沒有價值,交易者可以保留全部的權利金收入七七五美元,這也是該吊形空頭部位的獲利。預期價位區間可採空頭吊形交易因此,前述六美元與五.二美元界定的範圍,也就是所謂的獲利區間(profit zone)(譯按:一般習慣都把獲利區間定義為部位能夠發生「任何」獲利,而不是「最大」獲利的根本資產價格區間;就目前這個例子來說,獲利區間應該介於三.六五美元到七.五五美元之間)。當然還必須扣除佣金費用。選擇權到期時,如果根本資產價格落在獲利區間界定的範圍內,選擇權部位就能夠獲取全部權利金;就目前這個例子來說,交易者可以保留全部的權利金收入。這個例子的獲利區間為八十美分($6.00-$5.20=$0.80)(參考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