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改者最喜歡講的就是「有所得,就得繳稅」,因此對於股市獲利不用繳稅,覺得很不公平。因為一般用勞務、汗水、體力、技術來賺取薪資的人,賺的錢一分一毫都要納入所得稅計算繳稅。為何在股市買賣進出、以錢賺錢的資本利得,賺的錢就不用繳稅?然而在股市能夠獲利,並不是那麼簡單。風險報償,是個基本的觀念。事後來看,高風險是有高報償伴隨的現象,但高風險不一定保證高報償。股市要有報償,一來需要交易,交易已經繳了高額的證交稅;二來要繳學費,還要忍受風險。很多人投資失利,是傾家蕩產。因此,國外很多證券所得的資本利得課稅,必須設計門檻,而且是分離課稅。要鼓勵民間資金投入股市,發達工商業,對長期持有的投資者甚至要減半課稅。平心而論,股市投資者不是反對證所稅,如果有賺錢,誰不願意繳稅?但是證所稅如果要課,對於投資失利,損失的部分一定要能夠互抵。抵稅更不見得是三、五年的抵,因為在平常時賺錢,但利空來襲,是大量的損失。歷史上股市崩盤時,往往就是大量折煞投資人之時。另外,很多人說,政策的打擊面很小,只有一兩萬人,小股民不用怕,又不會課到你,不要瞎起鬨,這也是對股市不了解的外行,因為那一兩萬有主力、有大戶,還有中實戶。中實戶是介於法人與一般散戶之間 「中間有實力的客戶」,是市場上的造市者,沒有他們點火,交易量就大幅萎縮。他們若退場、不玩了,市場就窒息。成交量萎縮三成,證券業的收入與從業人員的薪水也減三成。不少中小型券商就會面臨倒閉,國家整體失業增加○.二%,證交稅四百億元就不見了。失業增加,稅收大減,政府經濟表現雪上加霜。從三月二十八日起推動證所稅後到六月一日,台股指數重挫逾一二%,總市值較二月大幅蒸發二.七七兆元,成交值冷凍到七九四億元,造成全民皆輸。這場證所稅稅改遊戲,代價真是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