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集團航運版圖橫跨海陸空三路,不僅是台灣最大的航運集團,在國際市場也具有一定地位,創辦人張榮發為集團茁壯的重要推手。長榮集團總裁 張榮發年齡:86歲學歷:台北高等商業學校附設商業講習所畢業經歷:1968年創立長榮海運,集團版圖包含長榮航空、長榮保全、長榮空廚、長榮桂管酒店等長榮集團由總裁張榮發一手創建,從最初的海運逐步擴張至空運、物流、酒店乃至中再保(2851),版圖不僅橫跨運輸業,更將觸角延升至周邊產業。而長榮集團一路的成長茁壯,自然也讓張榮發對於其近五十年的心血結晶百般珍愛,因此對於接班人自是特別嚴格,也讓長榮集團接班人數度難產。自學嗅出貨櫃輪趨勢生於日治時代的張榮發早年為日商船舶公司課員,屬於內勤行政管理階層,直到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撤退台灣之後,張榮發因為日文與中文對於「事務員」翻譯的差異,由課員降為管艙的工作,職務驟降反而讓張榮發更加激勵自己,雖然從未接觸過航海訓練,卻買書自學並定下目標成為船長。沒想到這樣的因緣,反而讓張榮發的人生走向不一樣的路,與大海結下不解之緣,也由船長成為航運集團總裁。長榮集團在航運業最偉大的事蹟,就是打破歐洲航線的遠東歐洲運費同盟(FEFC),長榮海運(2603)成立後,航線快速增加,主要因成立初期為貨櫃運輸產業擴張期,張榮發獨具慧眼以貨櫃輪為主,趕在同業之前發展貨櫃運輸。其實早在他立志成為船長積極自學博覽群書時,就已從書籍中嗅出貨櫃輪將是未來海運主流,因此,長榮航才能以新秀之姿,快速在航運業竄起,並迅速拓展美國、中南美洲、地中海、中東等航線。隨著長榮海運不斷擴張,歐洲航線卻因為FEFC而遲遲無法拿下,FEFC在歐洲線的獨霸也讓許多貨主感到不滿,一來航商氣焰高,常常刁難貨主,二來貨主無法把握能否準時出貨,阻礙企業向外拓展市場。張榮發明瞭,若公司想要切入歐洲線,就必須抱持著虧本的決心,而許多企業也支持長榮海運必須跳出來打破FEFC的獨占地位,讓長榮海運能打破FEFC長達百年的壟斷,也讓長榮海運一戰成名。長榮海運在一九九○年初期為全球最大海運集團,後來因為馬士基集團(Maersk)藉由併購快速壯大,進而成為全球第一大,長榮海運則退居為全球第四,對此,張榮發耿耿於懷,誓言將世界第一的寶座再搶回來!張榮發父子因交棒決裂雖然張榮發念玆在玆,要將龍頭寶座搶回,但卻不躁進,靜待時機讓長榮海運再攀高峰。張榮發早在二○○四年底,就規劃退休打算享清福,啟動第二代接班,當時張榮發計畫接班版圖為三子張國政接掌長榮海運,而張榮發最疼愛的四子張國煒則執掌長榮航空,兩兄弟各自發揮所長,分別管理海運與航空業務。但偏偏天不從人願,張榮發原本想在交棒後過著閒雲野鶴的日子,卻在四子張國煒為了成就自己的愛情,不顧父親反對,於二○○六年捨棄在長榮集團的一切遠走美國。張國煒退出長榮航空(2618)董事會並卸下總經理一職,自此也與張榮發徹底決裂,從接班班底中除名,「不愛江山愛美人」成為外界對張國煒的印象。就在外界認為張國政將全權接掌海空兩大業務,張榮發也將張國政升任為集團首席副總裁,但日後卻因為父子間爆發嚴重爭吵,斷了張國政的接班之路。據悉,張國政認為父親表面上將權力釋放出來,實際上任何重大決策仍由張榮發決定,自己反而像是橡皮圖章聽令行事,接班有名無實,反而激化父子間的對立。而張榮發在公司事務上的獨斷獨行,也讓張國政轉而求去,二○○七年退出長榮集團重要事業體,轉任中再保副董事長至今。沒想到航運業大亨張榮發竟因為集團交棒的問題,相繼與兩子發生衝突,讓接班人選接連掛冠求去,也讓長榮集團接班問題,至今仍懸而未決。張榮發:工作至終了 人生最後勳章張國煒雖退出長榮集團,但父子血緣關係怎能說斷就斷,隨著張國煒兩個兒子出世,讓張榮發在金孫親情下父子關係破冰,張國煒也於二○一○年回任長榮航總經理一職,穩固集團接班地位。就在外界認為張國煒回到集團後,張榮發將重新啟動接班計畫,但對於接班問題,張榮發態度轉趨保守,甚至開玩笑表示自己會做到兩個金孫來接班,顯然之前父子間的心結並未全然化解。確實,以張榮發深受日本教育背景的影響,又自己打下半壁江山,自然對於兩個兒子無法非常滿意。但偏偏張國政、張國煒骨子裡正有著與張榮發相似的人格特質與硬脾氣,才會不把長榮集團放在人生首要,而去追求自己所要的人生。張榮發直言自己是個靜不下來的人,認為人活著就是要動腦,對他來說,持續在工作上衝刺,保持事業的發展,反而是一種「享福」,強調自己不會退休,會一直工作到倒在辦公室的那一天,認為這樣的表彰,意義遠大於他從世界各地受贈的勳章,而他目標將是拿到這塊人生最後的勳章。謹慎特質 率長榮避開風暴如同許多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因為對事業與工作的熱愛與熱情,紛紛促使他們醉心、埋首於事業的開創,甚至於希望最終能在他們最愛的沙場上畫下完美的句點。因此,短期間內,長榮集團仍將以張榮發為首,而就算重啟接班,讓張國煒掌管集團大權,相信以張榮發的個性,應該還是擁有關鍵決策權,而以張榮發治理長榮集團多年,且對於海運事業、產業變化瞭若指掌,繼續率領長榮集團對於股東們也是件好事。張榮發對於航運產業的敏銳度遠勝於其他同業,以二○○八年金融海嘯為例,在風暴來臨前,其他航商紛紛建造超大型逾一萬TEU的貨櫃輪,當時也有法系航商來找他共同建造一萬兩千TEU的巨型貨櫃輪,但被張榮發回絕,也讓長榮集團避開這幾年的航運業黑暗期。張榮發當初不願意隨同業展開造巨型貨櫃輪的競賽,是因為他深知建造這麼大艘的船風險很大,景氣好時,不會有問題,但只要景氣一反轉,將會壓垮公司營運。張榮發當時即認為載貨噸數超過一萬TEU並不合理,市場並無那麼大的需求,所以當別人找他一起合建時,他自問:「那麼大艘船,若遇到景氣衰退時,能支撐得住嗎?」謹慎求穩的個性,讓張榮發能在航運市場中屹立不搖,自然讓他將奪回世界第一的目標深埋在心中。只是,這樣的個性及不捨放手,以張榮發已八十六高齡來看,對集團的永續發展是福是禍?只待蓋棺論定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