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大幅下修今年GDP預測,只有一.九四%,中經院稍微好些,估計還有二.三六%。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IMF)公布最新全球經濟預測,也是令人悲觀。 IMF預估今年全球為三.五%,對明年展望則下修到三.九%。也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剛好保八%,二○一三年則增長至八.五%。而綜觀全球,以歐元區前景最為黯淡,今年下跌○.三%,明年也僅成長○.七%。辦奧運的英國,去年IMF曾預估今年可以有二.三%成長率,但現在下修到○.二%,明年則下修到一.四%。 經濟預測是件很困難的事,因為不確定因素太多,但有些事情還是有脈絡可循。羅伯.席勒(Robert Shiller)這位耶魯大學經濟學家,很早就看出美國經濟有問題,因此預測到二○○○年股市會崩盤,他最有名的書就是《非理性繁榮》。 二○○八年金融海嘯,當時大家說是百年難得一遇的經濟危機,直指會像一九二九年的大蕭條,但是大蕭條造成一九三○年代十年的經濟衰退。全球經濟在二○○九年的一年衰退後,二○一○年就來個V型反彈,台灣也創造一○.七七%、三十年來最高幅經濟成長率,但這個反彈太不扎實。 美國本身的房地產、消費元氣都沒有恢復,歐洲部分主權債務在金融界「去槓桿化」下,成了被賣出的對象。愈賣愈不值錢,愈不值錢愈難賣,逐漸演變成歐債危機。 金融海嘯前幾年,全球經濟增長差不多是五%,未來幾年都不能保四,也就是說比金融海嘯前慢至少五分之一。 同樣的,過去西歐和美國是全球消費重鎮,但今天美國失業率高掛八%以上,歐洲則是一○%以上。這兩個地區消費不振,要靠中國和印度等新興國家彌補缺口,是緣木求魚。 當然,金融海嘯前,歐美消費也是「非理性繁榮」。當時主要增長是由信貸和房地產兩個泡沫來驅動的,現在這兩大泡沫都已經破裂了。因此經濟成長減緩是全球的事,還要有一大段苦日子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