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學上經濟課時,教授講了一個故事。有二個飢餓的年輕人走在路上,碰到一個老人,要求老人賞食物給他們吃,老人說他有二樣東西──一簍魚和一個釣竿,兩人只能各選一個。這時二人僵持不下,最後用擲銅板來決定,甲拿到魚而乙拿到魚竿。這時老師停了一下,問我們說:你們會怎麼選擇呢?全班同學都不假思索的選魚竿,因為大家都知道一個道理:「給魚吃不如給釣竿嘛!」大家想說教授怎麼會問這種國小就知道的問題呢?教授點點頭,接下去繼續說,甲拿到魚後迫不及待地趕快起火,將魚烤來吃,愈吃愈好吃,才一個下午就把三天份的魚都吃光了,不幸過幾天後就餓死在魚簍旁;而乙拿著釣竿、帶著飢餓無力的身體趕往海邊準備釣魚,持續走了三天,終於看到海出現在眼前,就在看到希望的同時,身體已不聽使喚,慢慢的縮在地上,餓死了。教授問大家若重新選擇,要魚還是魚竿?這時教室沒有一點聲響。接下來教授又繼續說了,過不久又有二個飢餓的人碰到老人,也同樣面臨選擇魚或是釣竿的問題,這二人也是經過爭執,最後決定了,不管誰拿魚或是釣竿,為了要去海邊釣魚,這三天兩人就合吃一天的魚,直到第三天走到海邊。從此兩人便以海維生,都生存下來了。當我們的社會開始在爭輸或贏的時候,其實都已經輸了。例如這次基本工資,本勞和外勞的薪資是否脫鉤,外勞的比重是否放寬提高。而我所看到的是什麼呢?在十幾年前,當時社會的氛圍是「企業留在台灣是等死」、「錢進大陸,債留台灣」,政府想出租稅方案、幫忙找土地,而大陸勞工多又便宜,就把政府政策一棒打死。十幾年過了,台灣薪資沒啥變化,但大陸卻有了極大變化,勞動合同、薪資年年漲,這時候鮭魚想返鄉了,是台灣變好了呢?還是大陸變差了?反正現在大家都是餓著,真想回來的也別吵了,就一起帶著魚和魚竿去海邊吧!想吵就請別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