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明年上路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二%的收取在利息所得、股票股利兩部分實在有大問題。這裡面有很多非財經人想當然耳,自以為是的觀念,應該將它點出來,讓政府三思。 原來的利息所得扣費下限是兩千元,已經引發拆單的民怨。衛生署說為了順應民意及照顧弱勢,決定將門檻提高到五千元,可是會造成本來嫌麻煩、不想逃避繳補充保費的,現在更有誘因逃避。因為以目前郵局一年期定存利率一.三七%試算,原來單筆定存超過十四萬五千元會產生兩千元的利息。門檻提高到五千元,定存母金變成超過三十六萬元會產生五千元的利息,才會面臨扣繳健保費。如果以一百萬元存款來看,為了逃避保費,原來需拆成八張,現在只要拆成三張。拆單耗費成本減少,更有誘因去拆單。 其實以現在門檻五千元來計算,衛生署估算利息所得部分的補充保費才能收到九億元,但這將引發銀行大量成本,又引起拆單人麻煩,沒有拆單人的抱怨,實在得不償失。 更嚴重的是股利的補充保費。領取現金股息或股票股利不見得是賺錢,假若股票是貼權或貼息,也就是賠的錢大過於股息股利,還要加收補充保費,實在沒道理。股票股利更不是所得,是總體市值概念,市值不變,就只是股數和股價上下變動,因此不能以所得視之,說扣就扣。 而且對大多數散戶而言,多是因為股票套牢無法賣出才會選擇領取股利,也就是說該股票賠錢,賠錢還要繳二%健保補充費,造成民怨更深。全台約九百萬股民,至少有一百萬股民受衝擊。 尤有甚者,以面額十元做為股票股利補充保費計價基礎,也大有問題。雞蛋水餃股,現價低於十元,強迫用高於其市價的價格計算,不符合公平正義。未來除了大股東持股限制,大多數股民在除權息前一定會拋售該股,衝擊低價股的價格。在除權行情時一定會出現「賣低價股、買高價股」的現象,擾亂整個資本市場。 政府應避免收不到錢,又產生巨大的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