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子是人生大事,也是一輩子的事,如果這輩子不想「賭房」,也不想「拚房」,又該如何安心「住房」與「賺房」呢?張金鶚傳授購屋的「心中之尺」。張金鶚現職: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政大台灣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學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碩士、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都市及區域計畫碩士、博士著作:房地產的世界、張金鶚的房產七堂課、張金鶚的都市更新九堂課、房地產是一輩子的事台灣房市從二○○三年SARS過後,從谷底展開強勁反彈,正當外界認為,中國國民黨可望由馬英九帶領,在二○○八年總統大選重新拿回執政權,房市將一路向前衝之際,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張金鶚在二○○七下半年一席「房市將泡沫化」的談話,正式引爆房市的多空對決,更因此被冠以「空頭總司令」稱號。金融海嘯讓房市小幅整理二○○八下半年的金融海嘯,重創了全球經濟,也讓台灣的房市受到波及,當時彌漫著一股空頭氛圍,張金鶚的預言「成真」,外界再也不敢漠視他所帶領的「台灣房地產研究中心」的房市數據。直到馬英九上台後,新政府為了救市,在二○○九年調降遺贈稅到一○%,有效引導海外資金回流,除了流向股市外,也讓台灣房市起死回生,再漲一波。只是,這一波卻是驚驚漲,加上政府為遏止投機歪風,及消除十大民怨之首的「高房價」問題,從二○一○年起不時祭出各項打房措施(見附表),使得房市不再像過去那樣全面上揚,除非有交通或重劃區題材的區域才有機會漲。房市踉蹌而行,也讓不敢進場買房的人,奉張金鶚「泡沫警語」為聖經,總認為房價還有低檔,等房價跌下來再來買。但也因此,有部分人錯失了「危機入市」的買房時機,看到別人從二○○八年到現在買房,買對區域的房價漲五成或一倍,扼腕之下,不自省自己有沒有下功夫去研究房市,反而回過身來抱怨張金鶚,自己擁有三間房子,卻叫人一直不要買房等等。泡沫警語兩面評價揹負太多批評的張金鶚,並不認為自己是「空頭總司令」,因為他在二○○三年SARS過後,是第一個喊出房市景氣已復甦的專家學者,一直到二○○七下半年才提出泡沫化警語。而今(二○一三)年一月份,在原富傳媒(Money錢)的邀請下,出版了第四本著作─《房地產是一輩子的事─張金鶚的自住投資65問》,除了談到他擁有三間房子都是在一、二十年前因為自用居住而購買,以澄清外界誤解之餘,在奢侈稅即將屆滿二年之際,特地親自傳授他心中的購屋心法。他強調,買房目的是以享受舒適生活為主,其次才是賺錢致富,如果買房子必須過度借貸消費,使自己無法舒適生活,只想像「未來」可能賺錢,那就不應該去買房。其次,他認為,不合理的房價只是短期現象,長期一定會恢復正常,購屋人不應支持不合理房價。過去幾年,無殼蝸牛沒有因為買房而賺錢,但相同的,也沒有因此而賠錢。特別是這二年內買的房子,持有的二年內賣出,將會被課徵奢侈稅,就算房價上漲,也只有「表面」賺到錢,現在就論斷賺賠,或未來買屋是否較不划算,還言之過早。 對於今年台灣房地產將何去何從?張金鶚認為,房價和股價一樣,怎麼漲上去,就會怎麼跌下來,過去幾年房地產平均漲五成,市中心、豪宅漲一倍,若回檔個二~三成都不為過。 漲多拉回是正常 今年仍緩跌當然,購屋人不要過分期待,房價會像股價一樣溜滑梯,因為利率仍低,投資客與建商的實力不一,也許有零星個案會出現殺價求現,但在外部環境維持溫和的情勢下,不能期待房價大跌,「溫水煮青蛙」緩緩跌,將是今年房價走勢。 他建議,不急著購屋者,可在場外等待與觀望;有購屋需求者,切記要到內政部的網站查實價,現在是「買方市場」,可用「低於市價」的行情出價且買到;投資客最好不要貿然進場,太早進場撿便宜,很可能得不償失。 至於想購屋者,張金鶚談到,一定要徹底了解購屋的五大關鍵:時機、區位、產品、管理、價格。這五大關鍵因素沒有優先順序,也沒有對與錯,更沒有標準答案,因為真正的答案在建立自己的「心中之尺」;他表示,唯有先建立「心中之尺」,才不會被「市場(價格)之尺」牽著鼻子走,也就是不被建商和業者的美麗包裝所迷惑,才能買到最適合自己的理想屋。 好時機:指的是房地產的景氣循環,這是不敗購屋的第一個好起點,因為自住客買屋至少住個五~七年,只要收入、工作、婚姻穩定,就能購屋,且在房市相對低點進場即可。購屋五大關鍵投資客則不然,他們一旦買了就希望在最短時間賺到最大價差,從資金使用效率去考量,因而在景氣循環開始時進場,才能賺到最大波段。而好時機代表購屋風險較低,但並不表示其他時機都不能買,而是在景氣持平或景氣不佳時購屋,購屋人更要有足夠的能力挑到好產品。好區位:房地產大亨都說買房的最高指導原則為「地段、地段、地段」,這也就是區位,但好區位因人而異,因為有「自住區位」及「投資區位」,「現在熱門區位」並不代表「未來熱門區位」。以自住來說,要挑「現在熱門區位」,但投資則是要選「未來熱門區位」。通常,構成自住好區位的要件有交通方便、生活機能佳,附近有公園、學校、市場、醫院及休閒場所等,住家附近若同時有兩三要件,就算是好區域,購屋的第一大功課就是先根據自己需求(心中之尺),找到心目中的理想好區位。好產品:房地產可以分預售屋、新成屋、中古屋及法拍屋,產品有公寓、華廈、住辦大樓及透天別墅,而從坪數與總價來看,又有豪宅、一般住宅及套房。通常,很多人選擇產品,會直覺地用「負擔能力」來挑房,首購族會因新房子太貴買不起而買中古屋,市中心買不起而轉往外環。老實說,若有交通時間考量,想住市中心,買不起新房子,當然找中古屋,而不怕一小時通車範圍內的,只要交通方便,像大台北地區因大眾捷運網遍及,造就了許多人到新北市買新房,未來,隨著捷運機場線,還可能拉長到桃圍中壢地區的環北站。何謂房市泡沫?台灣房市會不會泡沫化?在2008年後,「泡沫」經常成為市場的焦點話題,根據政治大學「台灣房地產研究中心」調查研究,2008年台北市房價的泡沫來到38%;2010年再次調查研究的結果是:台北市的泡沫「又」提高了,達到43%,至2012年6月,泡沫尚未變小。張金鶚表示,想了解房地產泡沫的形成,得先看懂「資產價格」的組成,其中包括「資產基值」及「泡沫」(Bubble);「資產基值」代表基本面,不易變動,但泡沫可大可小。通常衡量房地產泡沫大小,會先觀察總體經濟的狀況,包括金融、貨幣供給、利率、股價等指標,如果總體經濟前景不佳,無法支持原先的資產價格,表示泡沫會慢慢變大,反之,若未來總體環境變好,人民所得增加,泡沫就會變小。張金鶚指出,雖然外界對房市泡沫很「感冒」,甚至憂心拖垮經濟,但泡沫一出現,並不代表它會馬上破掉,因為泡沫是長期存在的,只是有負、有正,有大小與輕重之別。千金買房 萬金買鄰但不論買在哪兒,好宅還要具備「好格局」、「好設計(避免樑柱過多、缺角)」、「好景觀」及「好風水」等四要件。好管理:就像很多房屋代銷公司的廣告說的,「千金買房、萬金買鄰」,要避免家有惡鄰或房子快速老舊失修,最快的方法就是判斷社區管理素質,房子住愈久,愈需要好的管理與維護,才能維持居住品質,外界買房的社區指名度愈高,增值空間也愈大。至於判斷社區大樓管理好不好,從管委會組織運作、開會紀錄、管理費收取、資金運用或物業管理及保全公司制度等,都可一窺究竟。好價格:房價最終是由供給與需求間的拉鋸而產生的結果,價格沒有絕對,只有相對,好價格不是告訴你台北市每坪多少錢一定要進場,而是用相對便宜的價格買進。購屋人只要對價格做足功課,特別是不動產一物一價,因為屋況、樓層、區位、方位等因素,可能同一棟大樓的二樓與頂樓會有不同價,三房及套房的單價也有不同,甚至同一生活圈的巷與弄都有差距,以「實價登錄」所揭露也是門牌號碼差距五十號範圍內的參考價。購屋人依據「心中之尺」選定居住區位後,一定要了解附近房價波動,除了看過去與當前市場行情外,也要懂得分析附近競爭個案的行情,如此才不致用過高的價格買進,且千萬別被「再不買,就會被別人買走了」、「你現在不決定,下一秒就買不到這個價了」…等「市場之尺」所惑而衝動買房。以房養老到捐房養老張金鶚最後談到,進行購屋決策時,很多人都面臨多空不明的難題,多頭時,買方擔心追到短線高點,空頭時,買方又害怕一買就續跌,是不是以後再買會更便宜。然而,影響房價漲跌的因素,除了房地產市場景氣,還有其他非房地產因素,包括總體經濟好壞、區域市場供需變化、新建與計畫中的公共建設,及銀行利率等四大因素。而不管是為求居住而消費,或為了未來增值而進場,要判斷房價未來趨勢,首先應掌握各地區房地產市場的歷年房價軌跡,即所謂的房價指數趨勢,釐清目前房價到底位於相對低點或相對高點,其趨勢是向上、持平或向下,然後綜合考量總體經濟、區域市場供需(尤其是就業機會)、相關公共建設及銀行利率等變化,當然對未來短期(二~三年)、中期(三~五年)或長期(五~十年以上),不同時間點的預期也應有所釐清。張金鶚表示,房地產短期與長期的走勢應該要一致,但實務上,部分區域因政策干預、政府利多、供需問題等,會讓短期走勢偏離了長期的均衡,但終究房價會回到由長期趨勢來主導。也因此當長期趨勢與短期變動發生衝突,走勢不一致時,自住客應該回到對長期趨勢的觀察來做決策,投資客則是要重視短期趨勢變化,勝於長期的變動。張金鶚的3間房張金鶚常被網路惡意攻訐,指他有3間房,卻一直叫人說不要買房;其實,他的第1屋是婚後的自住需求,買在台灣經濟起飛、房價起漲的1988年,當時已有15年屋齡的中古屋,後以200萬元成交,目前則在進行都更。另在1982~1992年的這10年間,與幾位大學建築系好同學合夥,各湊20~30萬元,在中和、永和及東湖,投資3間房屋(有預售屋、新成屋),另在忠孝東路SOGO附近投資辦公套房等,都小有獲利。第2及第3屋是長住國外的父母回國定居,想要一起住,因而興起換屋念頭,並找到政大周遭可看到河景的預售建案的樓上及樓下兩戶,於1995年入住迄今。張金鶚另談到,對他們這些快退休的頂客族來說,退休後若能住在一棟管理良好「飯店式公寓」大樓,管家服務應有盡有,包括洗衣、收信、買菜、維修等,只要一通電話就能解決生活瑣事,另大樓若有運動設施更好,就不用跑到外面去買健身會員證,徒增麻煩。而在他五十多年的人生經驗中,從小到大跟著父母搬遷,及國外唸書、回台就業,總共住過二十多間房子,張金鶚表示,人生不僅要有「生涯規劃」,最好還要做「屋涯規劃」,才能「買房養老」。而針對老年人晚年空有房子,卻沒現金過活,內政部今年擬試辦100名的「以房養老」現金補貼政策,他則想推動「捐房養老」,若能將房子捐贈給社福單位,由其照顧老年生活的「在宅老化」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