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添財學歷:中國文化大學經濟學系碩士、學士經歷: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經濟學博士資格學科考試通過美國羅格斯大學企管博士班立院民進黨團總召立法院財政、預算召集委員第14屆、第15屆(4-1)台南市長第2、3、4、7屆立法委員現任:第8屆民進黨立法委員最近,常聽人以「悶」來形容台灣經濟;台灣經濟之所以悶,在於體制崩壞。只是治標,會讓問題更加嚴重,並且,產生債留子孫的後遺症。這時,體制改革是唯一的路。體制崩壞 百藥失靈今天,我們看到馬政府在經濟問題上,已是無藥可救。除了政府投資帶動經濟成長的政策工具失靈外,低薪資卻提升不了就業率。這些理所當然的作法,現在,不僅無法改善台灣經濟,反倒使它更糟。在一個國家經濟體質健全的情況下,經濟成長與政府投資呈現正相關,意即:政府投入重大建設,必定會帶動國內經濟成長。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所提供的資料顯示:自二○○六年開始,政府投資開始由谷底攀升,從負一一.二一%成長至一五.九四%,呈現筆直的成長曲線;三年後,即二○○九年開始帶動經濟成長,使得國內經濟成長率自二○○九的負一.八一%,成長至二○一○年的一○.七六%;明顯可見,政府投資可謂是經濟成長的領先動能。只是,對馬政府而言,以政府投資刺激經濟成長的作法,已經失靈。二○○九年,馬政府為刺激經濟,舉債新台幣四千億進行國家建設,並未看到應有的效果,原因在於體制崩壞,而所有治標、短期的作法,都有可能讓經濟體質反而加速惡化。更嚴重的是,政府舉債上限僅剩二二七二億,能揮灑的空間所剩有限。忍氣吞聲領低薪 還是找不到工作薪資、學歷與失業率之間所形成的矛盾現象,更可看出體制毀壞的嚴重性。大學以上學歷者,是國家投入最多教育資源、用心栽培的菁英份子。但這幾年,此一族群的失業率相較於學歷較低者,卻一路攀升。二○○二年,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占總失業人口的比率最低,為九.九%;但到了二○一二年,這個大學以上學歷者的失業率占比高達三六.六二%,失業人口達十二萬五千人,居各種不同學歷者之冠。學歷愈高,失業率愈高,表示國家對這些菁英族群的投資相對浪費;也表示高等教育沒有做出對經濟升級的貢獻,可能是學非所用(專長能力不符需求),或學而無用(專長能力找不到需求者)。高級人力的供需失調,當然是制度引發的結構性問題。台灣近十年在「薪資與失業率」之間所呈現的怪異現象,尤其令人憂心。按理說,低薪資,應當成就高就業率,但由統計資料看來,低薪資,卻呈現高失業率。目前,台灣的實質平均薪資已倒退至十四年前,但失業率卻從十四年前的二.七二%,提高至十四年後的四.二四%。這種讀再多書,領再低的薪水,一樣找不到工作的情況,確實已到了藥石罔效的地步。看來,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啟動一場體制改革。透過制度改革,讓阻礙自由競爭與公平分配的體制性障礙可以破除,讓體制性因素形成的結構失衡得以恢復,進而使個體的價值創新與總體的經濟效率重新變成可能,只是,它所需要的使命感、良心,和排除萬難的執行魄力,我們的政府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