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317)公布上半年財報後,市場對於財報資料結果出現了2種判讀,部分外資認為,原先市場預估鴻海上半年的每股盈餘可達5元,結果卻只出現4.11元,而且毛利率降到6%以下,所以,鴻海的表現不符合原先預期,因此給予調降投資評等到「賣出」。但是,部分外資卻表示,公布的半年報數字不含合併報表,通常,鴻海一旦把合併報表數字加入後,數字都會比較好看,所以投資人不用過度擔心。
#@1@#這樣的結果,讓投資人有點不知所從,先回過頭來看看鴻海的財務資料,根據鴻海公布的財務資料顯示,第2季淨利達到89.45億元,季成長率達22.2%(創下單季獲利歷史新高紀錄),半年淨利達162.64億元,年成長率22.78%,以除權後398億元股本估算,鴻海上半年每股稅後盈餘4.11 元。以台灣廠上半年合併毛利5.85%來看,第2季毛利僅較第1季5.94%微幅下滑。其實,外資比較在意的倒不是鴻海的每股盈餘滑落,而是關注這家公司的毛利率怎麼逐年降低。在2000年以前,鴻海的毛利率都還在2位數之上,1996年以前的毛利率更是在20%以上,但是,從2001年開始,毛利率就剩下個位數,從9.9%開始往下滑落,去年公司的毛利率剩下6~7%,看看今年上半年5.85%的毛利率(而且是第2季比第1季更低),外資擔心,鴻海今年毛利率能不能守在6%的水準。這樣的例子其實在廣達(2382)身上也發生過,過去的毛利率也都維持在2位數,當景氣大好的時候,廣達還一度當過股王,然而,近年在代工產業激烈競爭壓縮利潤之後,毛利率降到5%附近,股價自然跟著大幅滑落,廣達近幾年的年度每股稅後盈餘也都還在3~4元之間;但是,低毛利率的表現,讓外資對於廣達則是有些擔心,當然也影響到股價表現。
#@1@#這樣的歷史是否會在鴻海的身上上演,則是外資比較關心的事,不過,鴻海的EPS維持在9元附近,如果,廣達3~4元的獲利,股價在50元附近是合理的話,那麼鴻海的獲利能力是廣達的1倍,股價維持1倍以上,應該也是可以被接受的。鴻海9月2日除權息共計4.5元,今年是鴻海近年來股利最高的一年,現金2元、股票股利2.5元,由於鴻海歷年來除權後,幾乎都會走填權行情,由於鴻海依然是代工業界獲利龍頭,外加仍有富士康控股股價、業績俱揚的題材,除權後的股價表現,應該對於台股氣氛有一定的影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