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別人不敢、不要的事情做!看似平凡的經營理念,卻讓貿聯成功轉型,線束年銷量總長,竟可繞地球25圈!現在不僅特斯拉需要它,連遠在南非開普敦的太陽能發電廠,都不能沒有這條線。 貿聯創立時間1996年負責人:董事長梁華哲 營運長鄧劍華產品:線束、連接器成績單:2013年營收71.92億 2013年Q3EPS2.01元 「梁華哲人生哲學:我沒有特定的人生理念,可是碰到問題,想辦法解決就對了!你(記者)可以不要只問我特斯拉(Tesla Motors)的事情嗎?我還有其他大客戶能問。」貿聯集團(3665)董事長梁華哲打趣的兩句話,點出貿聯和特斯拉電動車公司之間的微妙關係。貿聯一年約生產五百萬條線束,以一條線束兩公尺長計算,總長一百萬公里可以繞地球二十五圈!不過,特斯拉才占貿聯總出貨量六%而已。換句話說,沒有特斯拉,貿聯依然可以存活,但是特斯拉不能沒有貿聯,少了這組連接線束,電動車的核心電池無法發動。而看似微小的六%,卻因為台股電動車題材大漲,緊緊牽動貿聯和特斯拉的關係。兩者股價的高連動性,尤其可從去(二○一三)年十月之後,特斯拉發生火燒車意外看出。火燒車事件讓特斯拉股價狂瀉,而距離矽谷一萬多公里,遠在台灣的貿聯行銷副理尹又生,接法人的電話接到手軟。尹又生說:「股價好的時候,都沒電話。可是特斯拉一把火,貿聯股價跟著直直落,跌停六%。那時候我電話講到喉嚨沙啞看醫生。」如今貿聯跟特斯拉魚幫水、水幫魚,兩家公司合作的美談和貿聯發跡的傳奇,要從二十六年前一場地震說起。█ 創立一場大地震 震出貿聯交通大學畢業後,梁華哲赴美攻讀碩士學位,之後留在美國當工程師。由於工作的關係,梁華哲和太太分居洛杉磯與舊金山。但一九八九年,舊金山發生大地震,這場地震震出梁華哲的創業雄心。梁回憶道:「地震讓我感覺人生無常,應該好好把握點什麼東西,要帶著老婆住一起。」「那當時也看到cable(電纜線)的利潤不錯,所以找幾個大學同學合作,在美國創業。」於是夫婦倆開始接觸線材,跨入這個陌生領域。線材材料不貴,但線材料號種類繁多,許多線束商還沒賺到錢,就在研發、磨製的過程中倒閉。梁華哲回想說:「經營曾經很苦、很苦,苦到差一筆『救命貨款』就倒閉。」「等那筆貨款的時候,我還在廟裡抽到一支下籤,心裡嚇得要死,當時都不敢講這個事情。」█ 轉型揮別拚價割喉戰 「憨膽」跨足非IT領域創業過程中,除了碰到技術困難,也曾面臨轉型危機。貿聯在美國初創時期,主要製造電腦相關連接線,還成為戴爾電腦(Dell)的供應商,毛利率高達四成。但隨著出貨量大增,戴爾直接開放供應商在網路集體競標,高毛利的好景不再,改打割喉戰。總經理蔡耀禎說:「你(友商)減一塊錢,貿聯減兩塊錢,這樣殺來殺去拚價格做生意,怎麼有辦法跟鴻海這種大鯨魚競爭?」熱門產業利潤雖高,但競爭相對大。貿聯只好放膽開拓門檻更高的醫療、汽車領域。談到當初進入這兩項產業,梁華哲感慨地說:「醫療、車用產業很封閉,新供應商不容易切進去。而且可能熬不到賺錢,在研發、磨材料的階段,就先賠錢賠光了。」而貿聯的全球布局策略,也在轉型時期發揮關鍵作用。世界最大醫療器材公司奇異(GE)訂立新政策,要求供應商增加中國大陸的採購數量。貿聯的工廠在大陸,加上總部設立於矽谷,因此具有「美商公司、中國製造」的國際化色彩,受到奇異青睞而接單。█ 蛻變線材專家也失靈? 苦學進汽車產業至於跨入車用領域,梁華哲也著實下了一番苦功。就以貿聯供給特斯拉的線材來說,線材料號超過三十種,貿聯剛跨入汽車產業時,有足足一年半,被日本大客戶矢崎總業(Yazaki)退貨。梁華哲不死心,帶幾位重要幹部到日本工廠見習,還高薪延聘國際車廠的退休師傅駐廠、指導技術,開模做機構件以及處理高頻訊號等難題。兩年之後,貿聯第一個可使用的車用產品,在深圳廠產出。現在除了供貨給特斯拉,車用客戶還有北美最大越野車商普拉瑞斯(Polaris)、世界前兩大沙灘和雪車車廠。當貿聯終於有能力供貨給國際車廠時,二○○七年舊識牽線,貿聯和特斯拉搭上關係。二○○六年一位與貿聯高層相熟的老朋友轉職到特斯拉,當時特斯拉剛跨入電動車業,也還是家小公司,而且設計一日數變,很難找到合拍的供應商。眼看問題懸而未解,情急之下,這位舊識轉而尋求貿聯幫忙。營運長鄧劍華分析,當初布局特斯拉,看中的是機會。「這不是奇蹟,或說貿聯膽大、冒險。再增加一個customer(客戶),也沒有花太多成本。」「剛開始出貨量也不大,既然不會一下子賠掉太多錢,為什麼不試試看?」蔡耀禎回憶說:「好加在這間公司(特斯拉)是在矽谷,矽谷的接受度比較高。如果在台灣,台灣人一定當作它頭殼有問題。設計變來變去,早上一個solution(解決方案)、下午又一個,沒有廠商要做它的生意。」「而且量又少,一條線可能賺個五十分、六十分錢(美元),大家都要接做電腦的單子,誰要這種單啊?」當時貿聯至少布局了三家電動車客戶,最不被看好的特斯拉,反而存活下來,而且還最成功。█ 豐收矽谷靈地造就 多角化經營能成功轉型,並且跨足車用、醫材、家電、小飛機、鑽油台各領域,梁華哲坦言:「因為住矽谷而在那創業,還真的壓寶壓對了。」矽谷位於技術、應用創新的最前端,廠商能在第一時間就嗅到危機與商機。貿聯跨入醫療、汽車領域的時候,梁也在矽谷最前線,感受網路泡沫化的衝擊,並進而思考其他發展空間。梁華哲說:「西元兩千年,科技廠一家一家關門,像骨牌效應。所以心裡在想,電腦線材之外,還要多角化經營。」國內傳統線束業者不出國門,但是貿聯占盡地利之便,吸收矽谷強調創新的精髓,大膽嘗試各種產品。而從科技重鎮延伸出來的產業界人脈,還助益貿聯拿下重要訂單。蔡耀禎說:「為什麼別人拿不到Intel(英特爾)、Microsoft(微軟)的案子,可是貿聯拿得到?因為在矽谷都是buddy、buddy嘛(指事業的好夥伴)!」「現在想想,當時跨出IT產業是對的。」梁哲華嘴角微翹,以充滿信心的口吻,娓娓道出。目前占貿聯總營收近七成,來自醫療、車用、太陽能、小家電等非IT產業。當貿聯股價創高到一九二元,昔日同業依然擺脫不了苦戰,繼續削價競爭血染紅海。梁華哲悠悠地分享,在寬闊的林蔭大道,駕駛特斯拉電動車ModelS的馳騁快感。同時挑挑雙眉,帶著幾分得意神色,以台南腔國語說:「這(貿聯的經營成果)不算什麼成就,只是我把別人不要、不敢的事情,撿起來好好做。」梁華哲避開熱門領域,不預設立場找尋新機會,將以往封閉的線材業推向國際舞台,重新賦予黑手行業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