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修正IC的獨門技術,助力西柏製造代表作,並吸引日系排名前三大的家電品牌廠尋求合作。逐年累積的研發力,讓影音、影像處理器老廠,股價飆史上最高。楊全彬 學歷:輔仁大學物理系經歷:建宏電子工程師(1983~1985年)、創立宇瑟電子(1985年)、創立西柏科技(1991年)現職:西柏科技董事長七月十日西柏科技(3541)收盤股價飆高到一七九元,跟去(二○一三)年年初收盤最低二十九.一元相比,漲幅足足高達六.一五倍。這家已成立二十三年,位於中和工業園區的影音、影像處理器廠,近來為何引起投資人爭相追捧?西柏的影音、影像產品已稱霸台灣市場,在業界素有「影音處理器小霸王」美稱。但最令投資人津津樂道,還是其獲利能力。攤開財報檢視並計算,西柏近六年ROE平均約二五%,就算二○○九年金融海嘯危機最劇烈的時候,西柏的ROE也維持在一五%上下。過人的獲利能力,實來自於堅實的研發力。研發支出占西柏總營收超過一○%,比重相當高。董事長楊全彬看重研發能力,並著力發展高技術門檻的利基型產品,實來自於第一次創業失敗的慘痛經驗。一九八五年楊全彬和七位老同事,共同合資創立「宇瑟電子」,主攻高階消費族群,製造單價超過五萬,可處理環繞音效的高品質電視。但由於財務周轉不靈,「宇瑟電子」倒閉。楊全彬回想說:「內裝零組件映像管、IC種種,都被日本廠商控制。主導權不在宇瑟手上,拚命砸錢也無力回天。」 第一次創業失敗,一九九一年楊全彬夥同原班人馬,八人合資一千兩百萬再戰電子業,創立西柏科技。壯年創業學教訓,楊全彬避開消費性電子產品,改做高技術門檻、少量多樣的利基型產品。而西柏的核心技術,在於其以獨特的軟硬體技術,修正和整合多項不同功能的IC。楊全彬解釋說:「每顆內裝IC的功能都不同,有的負責選台,有的處理特效或液晶面板。西柏必須深入IC底層做modify(校正)。」談起核心技術,楊全彬開心地分享,令西柏在業界一炮而紅的代表作「系統轉換器」。這項代表作使西柏知名度廣開,並被日系大廠看上,尋求合作,同時成為日後上櫃的吸睛題材。透過「系統轉換器」,可順利切換不同區域視訊,使各地觀眾都能收看跨區電視節目。甫推出時單價超過八百美元的「視訊系統轉換器」,熱銷國內和中國大陸市場。董事長特助曾永福分析:「當時國內有線電視蓬勃發展,西柏搶搭商機。而二十年前,國人印象中還荒蕪一片的大陸市場,由於對岸民眾很愛看台灣的節目,西柏很早就『錢進中國』。」二○○三年,日系大廠想發展液晶電視,但由於量少,製造成本不合理,於是委託擁有整合影音IC系統技術的西柏,代為設計和研發機種核心主板。楊全彬驕傲地說:「就是在西柏,這個堆滿原料、貨物,看似不起眼的小地方,製造出日本最知名電器商的第一台液晶電視。」「那時候沒有專門液晶用IC,團隊很辛苦。每天二十四小時待命,日本客戶隨call隨到。」為了趕貨,楊全彬一個星期內好幾次,凌晨三點被日本客戶叫去台灣總部開會。更整整睡公司三年,隨時備戰。辛苦沒有白費,當時平均單價超過新台幣十萬的液晶電視,竟可締造一年銷售二十萬台的佳績。西柏已穩坐國內影音處理器龍頭寶座,但楊全彬仍神色謹慎地說:「不要想一步登天,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就行。」即使已在業界打滾二十多年,楊全彬依然審慎面對未知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