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底(十一月二十九曰),台灣將舉辦九合一的選舉(含直轄市的原住民的區長及區住民的代表)。其中,又以首都的市長選舉,最受矚目:一方面是因為我們目前連續三任的總統都曾經擔任過台北市長,她的選擇,突顯其重要性;另一方面,民調中,兩位領先的候選人,又都是政治素人,更增加了許多的話題性。台北市,傳統上是一個藍大於綠的城市,但由於近年中央執政的成效不彰,執政黨候選人除了必須面臨許多大環境不佳的挑戰外,新生代公民自主意識的抬頭,競爭對手又以在野大聯盟為號召,試圖說服選民擺脫藍綠意識型態的束縛,加上雙方皆為政治素人等因素,讓這次市長的選戰,第一次充滿了較大的不確定性。而這不確定性,卻也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機會。它終於讓大多數人覺得,他(她)的關鍵一票,能決定誰是下一任的台北市長。誰來領導七萬公務員花七千億預算而這個機會,卻也迫使我們必須要更仔細的思考,究竟是什麼理由,讓我們決定授權他,能在未來四年裡,代表我們制定政策、花費近七千億的預算及領導市府七萬名公務員?偏偏他們兩位又是政治素人,且他們在過去的工作經驗裡,也未曾有過顯著的管理經歷,能讓我們簡單的判斷,究竟誰比較適合。兩位候選人,各有不同的特質與價值主張,代表了他們希望我們接受的品牌。執政黨的候選人連勝文先生,是所謂官二代,擁有美國頂尖學府的學歷,以及因投資的關係,與國際的投資人有較多的接觸,故他希望傳遞的是「新世代創造新時代」,希望把更多的「創新」思維帶入政府治理,讓政治變得更加開放、透明。而柯文哲先生,本身是一位葉克膜名醫,常常接觸臨死的病人,對於生死有他的深刻的見解。鑑於台灣的政治一再被藍綠的意識型態綁架,他主張「跳脫藍綠」,凡事實事求是,並以無黨籍的身分參選,希望「整合」所有在野的力量。品牌需要客戶認同說了才算「創造新時代」、「創新」、「跳脫藍綠」、「整合」的確都是台灣政壇目前最需要的思維,難怪他們能各自脫穎而出。但「品牌」並非製造者說了算,而是「客戶說了算」。要「創新」,就必須容忍下屬犯錯,並願意自己扛下責任,且有能力整合不同資源,以較少的資源,提供更多的服務。要「跳脫藍綠」,就必須有同理心,表現出最大的耐心,以贏得對方的信任。但知易行難,人往往在面對壓力及誘惑下,無法享受孤獨,而改變初衷。在未來四個月的選舉過程裡,他們將陸續推出他們的政見,來解決他們所認知的困境,包括超過五○%的屋齡在三十年以上、高房價、十二年國教、社會階層流動不易、社區不均衡發展、國際化不足及市府財政赤字等,而這些問題之所以未能有效的解決,是否是因為缺乏創新或藍綠惡鬥的結果?而他們的政見,如何能表現出他們「創新」或「跳脫藍綠」的思維,使得台北市面臨的困境,能更有效率的解決?同樣的,在競選過程中,他們各自也將面臨許多自己或團隊,甚至是媒體製造的危機,需要處理,他們處理的方式及態度,也都反映了,是否與他們主張的核心價值一致,以及未來的市府新的文化能否建立的關鍵。最後,理念的執行,除了候選人外,也來自他們所選擇的主要團隊。紐約市長彭博也是政治素人「創新」、「跳脫藍綠」的想法,是否也為團隊所認同?他們是否願意接受這樣核心價值的考驗,排除萬難。還是一旦碰到困難,便希望走回傳統「藍綠對決」、「缺乏創新」的思考模式?品牌的核心價值是需要不斷的被驗證,才會真正被消費者認同。選舉前,他們必須藉由推出的政見、危機的處理,及團隊的組合,持續強化他們的核心價值主張,如此他們才能建立口碑一致的品牌,好讓我們對兩位政治素人,有更多的期待。其實政治素人與否,並非是能否成為好的台北市長的關鍵要素。紐約市長彭博,原本是一個企業家,也是一個政治素人。他在一個六八%註冊選民為民主黨員的城市,兩度以代表共和黨競選,最後一任更以獨立候選人競選,三度當選紐約市長。他在紐約市遭受九一一的重創後,成功的完成都市再造、有效的降低碳排放量與犯罪率、扭轉市府財政赤字及多元的經濟發展等,讓紐約市再度充滿了活力。他的成功或許部分來自於他的財富,能讓他在選舉或施政時較不必受制於利益團體的影響,但更多的原因是肇因於他對城市的熱情與使命感、創業家的那種勇於創新的精神、政府治理的能力及不必受意識型態的擺布,實事求是解決問題的態度。創新蓬勃發展 不受意識型態左右他今年受邀在Williams College(藝人王力宏的母校)畢業典禮演講時,談到「在今天這個社會,如果你想要看到如何進行創新的實驗以促進經濟成長、解決貧窮問題、對抗氣候的變遷、改造教育的制度、以及提升人民的健康等,你不是訴求位於華盛頓中央政府,而是到美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她們正蓬勃的在進行各式各樣的創新試驗,而這些創新之所以蓬勃發展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的市長,不會盲目的受到意識型態的左右。他們是實際的問題解決者,並不會害怕新的嘗試。大部分的市長並不會問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屬於自由派或保守派,只會問它是否對人民的生活有改善。因為他們知道一個偉大的城市,一個大融合的社會,是建立在一個講究創新的基礎上,而非意識型態」。希望彭博這一番的建言,也能幫助我們好好的思考,什麼人最適合來領導下一個四年的台北市;同時,也希望無論最後誰擔任下一任的台北市長,都能擺脫意識型態,以創新的方法,有效的運用其被賦予的寶貴資源與權力,以謀求全體台北市民生活品質的提升,為其最重要的使命感,那才是全台北市民最大的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