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漲跌舉足輕重,電動車熱潮方興未艾,而未來發展如何?理周投研部特別深入追蹤產業現況,掌握電動車普及的關鍵─電池,及相關供應鏈動向,並挑出五檔電池受惠股。八月底在電動車產業界所受到最大的激勵,不外就是中國擬投入一千億人民幣(相當約五千億新台幣)開始擴建電動車充電站、充電樁,一直以來被外界視為電動車推動遲緩的最大原因,就是電動車相關基礎建設不足的問題,現在中國將透過政府加強推動力道來實施,而在產業界則有特斯拉攜手中聯通興建四百座充電站,以及鴻海集團也宣布在山西加碼二五○億,擴大投資電動車產業,加速電動車在地方政府的發展。全球電動車產業根據研調機構統計,去(二○一三)年全球電動車總體銷售量達到二十四.二萬輛,較二○一二年成長四○%,該研調機構預估今年電動車的整體銷售量將達到四十.三萬輛,較去年成長達到六七%。由這些預估數據可以得知,未來電動車的產業前景是向上的,一旦能夠解決電池的問題,加上足夠的充電基礎建設,其成長的爆發性,由表一就可以看得出來。另外,現在電動車指的車型最主要分為三種:PH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HEV(油電混合車)、BEV(純電動車),其中在插電式油電混合車和油電混合車的驅動方式大致上相同,都是以電力驅動,傳統引擎為輔,只有電池容量是插電式油電混合車較大,其主力廠商為豐田、本田、日產、標緻以及比亞迪,而在油電混合車的主力廠商中還多增加了北美三大車廠,分別是通用、克萊斯勒跟福特,主要的市場從主力廠商就可以大致上看得出來,其中在美國以油電混合車型為主要推動車款。純電動車則是完全由電池驅動,分別以日產、三菱、福特跟特斯拉為主,其主要市場與上述有較大不同,純電動車市場主要在中國、歐洲以及印度,可以發現到純電動車的發展目前是以新興市場為主要的推動地區。因此在新興市場為了讓電動車快速普及,在各國都已經可以明顯地看到加強推動充電基礎建設的腳步,因此接下來的電動車普及已將是可以預見的未來。各國推動電動車的政策現階段各國推行電動車的政策方向主要分成四大類:1.實行購車補貼,2.推動示範運行,3.降低車輛持有成本,4.普及充電設備。其中有兩項都與電動車的售價有關,可以想見到現在為止電動車的高售價仍然是大家最重視的問題,而在推動示範運行則是由各國政府的公部門以大眾交通運輸工具(如:電動巴士)或是公務車(如:郵務車等)為主要推動重心(見附圖)。以各國的推動車型以及預計達成的目標來看,已開發國家市場中北美市場以美國為主,預計在二○一五年以前達成PEV(油電混合車)一百萬輛的目標,日本的目標則訂定為在二○二○年之前,全國的乘用車中約二成到五成的汽車為新能源車(BEV達二○%到三○%;HEV及PHEV為一五%到二○%,可知日本主力在純電動車),歐洲區(以德、英、法為主要市場)則不約而同在二○二○年前要達到四百萬輛的目標,至於新興市場中的中國則計畫在二○二○年以前達成銷量五百萬輛,並且占全國汽車總銷量的五○%以上為其目標。由此可以看出,全球主要經濟強國的政府都有意大力的推行電動車,未來將帶來巨大的產業商機。台灣相關供應鏈的商機既然電動車產業的趨勢為中長線向上,那麼在台灣方面又是如何搭上這波電動車的熱潮呢?就台灣電動車的產業發展週期來看,大致上可以分為三期,分別是啟動期、成長期以及擴張期,現在的台灣正由啟動期邁向成長期,在這個時期裡的產業特色主要是逐漸突破電動車的重要瓶頸,並且開始在地方政府的推動下,能夠看到示範運行的成功案例,透過成功的示範運行推動全面性的基礎建設完備,帶動產業商機展現,這個時期的產業將會呈現爆炸性的成長。以研調機構調查結果顯示,到去年為止,台灣的純電動車(BEV)總銷售量為一千五百輛,所帶來的產值為新台幣四十一億元,然而預估到今年年底將會有一萬二千輛的水準(含外銷的五千輛),總產值將達到二七四.六億元,其成長幅度可以倍數計,正符合上述的成長期中的產業特色,接下來預估到二○二○年,台灣又將出現另一個兆元產業,也就是所謂的電動車產業(表二)。前文提及,電動車要能夠普及,有兩個關鍵條件要能夠改善,就是電動車價格要能更親民,充電基礎設施要能足夠,如此一來自然就能夠打開市場,尤其是在電動車中,電池造價就占了成本的三到五成,就更是電動車產業中的關鍵。在電動車的領域中,電池要能夠完全取代燃油車的效能,克服所謂「里程焦慮」,所付出的代價更是不小,這也是為什麼電池的造價無法有效下降的主要原因,而這個問題將會隨著充電基礎設備的增設而改善。電動車普及的關鍵電動車產業約略可以分為三大類,分別為:一、電池產業,二、電機產業,三、汽車產業,其分別所占比例為:電池比重約為三○%到五○%、電機動力系統約占二五%左右、車用電子約占一二%,由此可以得知在電動車產業裡,電池為最主要的關鍵零組件,其次則是為動力系統,所以先前產業在討論如何讓電動車能夠快速且大量普及,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讓電池的成本有效降低。因此現階段在電動車產業界中的領導廠商,都紛紛各自尋找合作伙伴一起研究如何讓電池的成本有效降低,並且提升電池充放電的效能。近期市場上的焦點一定都只知道特斯拉找了Panasonic一起合作成立Gigafactory,也就是所謂的超級電池廠,由特斯拉出資八成,Panasonic則出資二成共同研發,殊不知其實早在特斯拉找上Panasonic之前,其他廠商已經有所行動,分別是Panasonic EV,由豐田(占比四成)與Panasonic(占比六成)一起合作,還有AUTOMOTIV(日產與NEC合作)以及LITHIUM ENERGY(三菱和GS UASA合作),也可以看出各家廠商都急於突破電動車電池的相關障礙。電池現階段的發展以目前全球電池產業來說(表三),以應用領域來分的話,可以分成消費性鋰電池以及非消費性鋰電池兩大類,就電動車的產業來說,當然是非消費性鋰電池為主。從近期特斯拉興起以來,全球電動車相關廠商就開始持續追求電池的續航技術,以現在全球較為暢銷的車款來看,以特斯拉的Model S的續航里程為四二六公里最遠,其次則為中國比亞迪的三百公里,其他的則考慮到售價因此用的容量較小,自然續航力道較差。電池報價有下滑趨勢但是上述的內容中,已有提到各家大廠都已經開始有合作開發電池技術,以近期的電池報價來看,價格似乎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就去年四個季度的表現來看都是呈現持續下滑的走勢,也就代表著在電池的技術上開始逐漸突破,帶動電池生產數量的增加,讓電池報價呈現下滑的趨勢。因此當電池來到價格的甜蜜點,配合充電基礎建設的增加,將同時引爆電動車市占的攀升,因此在二○二○年以前將可以看到電動車產業最蓬勃發展的成長期(表四)。在國內的相關類股就要以電池的零組件為主要的受惠股,包括主要正極材料的F-立凱(5227)、長園科(8038),負極材料的中碳(1723)以及動力電池中的氧化觸媒的康普(4739),車用電池模組的有量(興櫃5233)、新普(6121)、必翔(1729)等,都是國內在電池模組廠中較為人所知的企業,近期的股價表現也都相對平穩,接下來就等需求大幅增加後就能夠明顯看到營運動能的成長。再加上各國正積極投入建設的充電站等基礎建設,在同時多方向突破障礙的市況之下,相信全球的電動車產業正邁向快速崛起的道路上。